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流行歌曲为何难拨动心弦?口水歌只留庸俗化口水

2011年09月28日 17:21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进入9月份,各种各样的节庆晚会多了起来,每场晚会总少不了唱歌,但听多了,一个明显的印象是:订制式“大歌”成为主旋律,网络口水歌成为调味品,许多新创流行歌曲味同嚼蜡。晚会作为一个重要舞台,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当下流行歌曲存在的问题。“每年一两万首新创歌曲中却没有一首能够真正流行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今天流行歌曲的悲哀。”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晁岱健感慨。

  “订制式”歌曲只有宣传没有艺术

  记者近日观看了几场庆祝晚会,清一色打着“走进XX”、“拥抱XX”旗号,舞台豪华、阵容强大,主持人从头到尾变着花样由衷地赞扬着当地的人文底蕴与经济成就,一个个歌手则走马灯般唱起了数首“订制式”歌曲,名人、土特产、旅游景点、现代化发展等等,包罗万象。

  一位经常为各地晚会写歌的词作者告诉记者,每年她都会接到好几个“订单”,主办方要求很明确,那就是一定要把“地方特色”装进去。为此,她需要认真查阅资料,尤其是当地近年来的发展成就,“有一次,我在歌中忘记了一条口号,主办方还特地把歌词发回来,让我务必加进去。”她告诉记者。

  那么,这样的流行歌曲,能打动人吗?记者注意到,这些晚会的观众大多是组织来的,而“欣赏”这样的歌曲,他们往往无动于衷,只是在导演的要求下,才会“热烈鼓掌”。一位观众对记者说,这样的歌曲,歌词自吹自擂,旋律粗糙不堪,怎么可能打动人呢!“一些地方为了利用歌曲宣扬自己,忙不迭地把自己那点家底全都塞进去,这些所谓的晚会歌曲,已成为一大特色,承载着宣传功能,实际与艺术背道而驰!”晁岱健先生说,艺术需要感动,需要真诚,而这些歌曲的作者已经成为“应声虫”,很难想象这些“订制式”歌曲能够流行开来。

  如今,各式各样的晚会与政绩冲动相结合,已成为很多演出公司紧盯的一块“肥肉”,“订制式”歌曲满天飞。一位观众告诉记者,很多时候我听起一首歌来感觉“似曾相识”,转念一想,发现这首歌在很多晚会上出现过,只是地名、人名进行了“置换”。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副教授冯华认为,“事实上,晚会上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流行歌曲,然而,直白的、清一色的、急功近利的晚会歌曲,没有心灵的共鸣与感动,严重伤害了流行歌曲,伤害了艺术。”

  口水歌只留下庸俗化的口水

  除了订制式“大歌”,口水歌的低俗化、庸俗化倾向则对流行歌曲造成了另一种伤害。《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香水有毒》、《爱情买卖》等口水歌不但成为各种晚会上的“保留曲目”,而且成为卡拉OK厅中的“热门歌曲”。

  《爱情口水歌》唱道:“两只蝴蝶在飞/老鼠也变得妩媚/我求佛求得憔悴/只想问你到底爱谁/你擦着有毒香水/把该死的温柔学会/你说你秋天不回/一万个理由也白费”;《爱情买卖》更像市井中的“杂耍”:“爱情不是你想卖/想买就能卖”,“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现在又要用真爱把我哄回来”;今年,一首《嫁给有钱人》则口口声声离不开一个“钱”字:“嫁给有钱人/下手要趁早/别待股票抬高追涨容易被套牢。”

  对此,晁岱健强调,“这种低俗化、庸俗化的审美趣味,已成为当代文化价值取向的某种注脚。”口水歌虽然受到了一些网友的追捧,但也有不少是反感甚至抵制的。网友“年华”说,“口水歌没水准、没内涵、没技术含量,听多了,觉得人生的一切都失去了美感和意义,还是离远点好。”

  冯华认为,网络化时代,网友创作流行歌曲本身值得鼓励,事实上,也产生了一些优秀歌曲,而且登上了大雅之堂。然而,网络口水歌是一种片面的“流行”,认为只要顺着嘴往下淌就是一首歌,是一种误读。而且,这些歌赤裸裸地宣扬某种偏颇的价值观,与真正的流行文化是背道而驰的。

  专业创作亟须走出急功近利泥潭

  除了“订制式”歌曲、网络口水歌外,流行歌曲的专业创作状况如何?“现在歌手很多,每人都想唱响一首乃至数首代表曲,但遗憾的是,优秀的流行歌曲太少了。”江苏著名青年歌手张其萍感慨。与张其萍有同样感受的歌手不在少数,流行歌曲专业创作现状令人忧虑。

  “这个时代太浮躁了,很少有专业词曲作家能够耐得住寂寞。”晁岱健告诉记者,他创作《乡愁》,前后花10年时间,6次进录音棚,6次与词作者余光中先生见面,搞了4种演绎文本,5部交响曲。“《乡愁》得了很多奖项,成为华人的‘思乡曲’,有同行羡慕我,其实,我只是不追风,不喧哗,用心写歌,用情写歌。”

  现实的情况是,很多流行歌曲创作者已染上了这个时代的“流行病”,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冯华介绍说,纵观全国,现在数得上的优秀流行歌曲作者少之又少,很多作者流连于各种名利场,希望能“一夜暴富”,能够耐心坐冷板凳的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很多搞音乐的人缺乏专业素养,不再在意本体性的东西,热衷于玩新花样,标新立异,这些都不利于流行歌曲的创作和繁荣。

  “其实,简单的音符也可以诠释大的题材,流行乐坛缺少的是那种真正出自心灵、能够反映社会现实的歌曲。一个优秀的流行音乐创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需要洞察人生,体察社会,懂得感动。”晁岱健说。

  多元文化时代,流行文化呈现出碎片化、浅表化特征。有观众认为,现在可能很难抽象出某种“主旋律”,然而,还是有不少观众坚信:文化总有一种永恒的生命力,真正触动人的心灵、反映时代精神、反映人类普遍价值的流行歌曲,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 本报记者 贾梦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