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评:禁拍烂片的做法,有些像堂吉诃德挑战风车

2011年12月23日 16:14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近成立的首都影视产业联盟秘书长李伟透露,该联盟将成立专门的评审机构禁拍烂片:拟投拍的剧本,如果被评审专家认为存在跟风、无内涵、对青少年有不良影响等问题,都将不允许投资拍摄。若执意拍摄,联盟所属的播出机构将不予播放。

  多年来,中国的影视剧精品少而烂片多,甚至有些所谓的大片也拍成了千夫所指的烂片,的确令人郁闷。不过,烂片虽多,试图以某种组织化的评审方式终结这种现象,并不怎么靠谱。虽然这种想法动机良好,勇气可嘉,但实际上没有多少可能,且试图从剧本的质量入手拦截烂片的“出生”,并未触及事情的根本。总起来看,禁拍烂片的做法,有些像堂吉诃德挑战风车。

  之所以说没多少可能,一是因为“烂片”本身是个复杂的概念,并不是很好界定;二是即便能够很好界定,只靠审查剧本也难以阻止烂片的产生。

  就如同“俗”之一字,可分为良俗、庸俗、粗俗、低俗、鄙俗、恶俗等多种一样,烂片之“烂”亦有着各种不同的方式:或脑残反智,或悖德弃文,或极端离谱,或粗制滥造,或张扬另类,或是兼而有之。对有些类型的烂片,比如诲淫诲盗者,确实应该施以管理的有形之手,但对多数却只好听其自生自灭。一部影视片子究竟烂不烂,并不像食物馊没馊那样好判断。

  换个角度说,有时舆论皆称某部影视剧是烂片,它却仍然能有市场,乃至不少人声称在自虐般的看烂片过程中也有快感。这种现象,如同“此之砒霜,彼之良药”一样,是因为心理需求有着不同层次和类型。在这一点上,各个国家各个地方各个时代都是一样的,没有烂片产生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即预先的评审制有可能会泥沙俱下,形成某种过度的扼制力量。众所周知,扼制是文化产品质量的天敌。权衡之下,对于烂片,硬堵不如巧疏。

  所谓巧疏,即改革相关机制,鼓励精品产生。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中国有着全世界最贵的电影票价,电视台也几乎是最赚钱的行业,同时作为人口大国,我们还有着特别巨大的市场,为什么精品影视剧却特别少?这其中有着复杂的原因,决不可能只是剧本的质量就能决定的。

  对此,经济学家有个观点——垄断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垄断使得烂片也有播出机会,很高的票价使得观众即便很少也能保证利润,这就变相鼓励了烂片的拍摄。治理烂片过多的影视市场病,显然应该从这种更具本质性的方面着手。

  郭之纯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