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世遗享受最严格保护 设专项经费建预警系统

2012年04月19日 08:2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记者 杨雪梅  

  从古建筑、古树木到长廊上的彩画、昆明湖的湖水,世界遗产颐和园的每个“细胞”,都将接受全面监测和实时监控。近日,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挂牌,正式将遗产监测工作纳入科学化管理。

  此前,2011年7月和12月,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相继正式成立。

  我国于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于1987年拥有第一批世界遗产,目前,世界遗产总量已经达到41处,位居世界第三。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说,我国的世界遗产有4个特点:种类丰富,几乎包括《世界遗产公约》中的所有类型;分布广,涉及平原、山区、沙漠、海岛、高原;时间跨度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与开平碉楼时间跨度超过50万年;文化多元,有汉文化为主导的遗产地,还有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

  如何使这些属于世界的文化遗产传之久远,考验的是中国人的智慧。政府做了许多努力,中央财政设立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大国家重大遗产地保护设施专项投入等。2006年,文化部颁布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中国开始对世界文化遗产和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文物保护项目实行监测巡视制度,因保护不善,致使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威胁的世界文化遗产,将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警示名单》予以公布。同年12月,国家文物局颁布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明确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程序、职责和内容,规范了监测行为。

  目前,我国的世界遗产从申报到保护、管理、监测等完整监管体系目前已基本完善。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尖锐挑战。

  “绝大多数遗产地一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就会出现游客量激增的情况;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其文化遗产所面临的旅游压力尤其突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据测算,故宫每日的游客承载能力是2万人,但在旅游旺季,每天的游客量实际超过10万人。今年故宫游客人数预计将突破1400万,今后这个数字依然会攀升。“也许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创建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童明康认为,在大规模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以及旧城改造中,一些不当的建设破坏了历史村落的格局、环境和风貌,城镇化迅速吞噬城市周边的文化景观,历史城市景观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历史村落人去屋空,历史建筑因缺乏维护而损毁,不当旧城改造常常造成历史街区沦为仿古一条街式的“假古董”,失去了遗产价值。

  “十二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将重点开展两项工作,一是建立一份“具有可信性、代表性和平衡性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将中国境内具有潜在世界遗产价值的储备项目纳入国际和国家的最严格保护范畴;二是建设覆盖全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目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监测中心,已初步完成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十几处世界遗产地也提交了监测预警试点工作方案。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