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电视剧如何“接地气”?无非是不装

2012年04月19日 15:5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王雯淼  

  “接地气”在电视剧宣传里好像是个被用烂了的词。导演表态,我们的电视剧十分接地气;演员采访,张口闭口也是如此。但观众常常忍不住唏嘘:这一出出鸡飞狗跳的闹剧,是接地气还是挖地道呢?

  主创大概是误解了“接地气”的含义,好像只要跟现实有关,人物说话不端着,就是接了地气。殊不知,这个词讲究的是“顺乎人理,接起自然”。现在打开电视机,所谓“接地气”的剧往往让人目瞪口呆,一哭二闹三上吊似乎都不足以反映家庭矛盾之激烈了。原本挺简单的一件事儿,编剧非要把它弄得夸张狗血,演员也恨不得使出一身蛮劲儿……打着接地气的名义却极尽洒狗血之能事。于是我们看到,无论是夫妻间的剪不断理还乱,还是一大家子为爹娘那点财产各自打着小九九,怎么看着都战火味儿十足,唯独缺少烟火气。电视剧《山楂树之恋》打着比电影版更接地气的旗号,但男女主角的大龄感看着实在让人出戏,张国立今年的两部电视剧《你是我爱人》和《抬头见喜》,演绎了“高帅富”和“吊丝”,每回都听着他说是因为“接地气”才接拍,但一幕幕夸张的情节真难让人接上这股气。

  最近似乎能接上地气的反倒是那些被称为“小清新”的作品,比如电影《失恋33天》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能让观众感同身受,无非是不装罢了。

  在电视领域,有个公认的“规律”就是“得大妈者得天下”,但创作者真要把这句话吃透其实并不容易。“大妈”看的不仅是家长里短、勾心斗角、鸡飞狗跳,还是希望感受其中的真善美与心理按摩,最好还能有些共鸣。虽然电视剧被认为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观众希望从中的确能看到自己曾经或当下生活的影子,这对于目前电视剧创作主力的80后编剧来说,阅历的缺失是他们无法逃避的短板。

  在最近的一次电视剧论坛上,围绕国剧如何接地气,导演阎建刚说,“现在一味地讲接地气,但地上有沼气、浊气,怎么办?我看除了接地气,恐怕还要接天气。身为导演,文化自觉和价值观的选择十分重要,一个有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导演,不会滥用自己的话语权。”不过,导演现在似乎也处在“弱势群体”的地位,早前的导演中心制如今已转变为制片人中心制,投资人掌握着剧本的生杀大权和价值观方向,导致了市场上滥剧丛生。

  回想这两年荧屏上收视和口碑双赢的作品,如《裸婚时代》、《杜拉拉升职记》、《雪豹》、《步步惊心》、《后宫甄嬛传》,发现它们均改编自网络小说。不仅是这些热播作品,现在网络小说已经成为影视创作的主要来源,传统文学中的小说创作反倒充当了配角。网络文学以前不被重视,在大众印象中也只是风花雪月、过眼云烟。但实际上,这些网络小说作者的素材来源大多是自己身边的真实生活,相比于那些流水线式、闭门造车的编剧,他们的语言更生动、故事更真实,人物情感也很“接地气”,和读者、观众形成共鸣就不是难事了。最近热播中的《后宫甄嬛传》,虽然讲的是发生在后宫这种距离观众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都十分遥远的地方,但一个女人为生存的权谋、甚至尔虞我诈中流露出的职场生存法则以及人间的世态炎凉,都让观众觉得离地不远。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