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策展人刘鼎:很多时候我们把观众“弱智化”

2012年05月30日 14:37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刘鼎

  《顺时针的旧世界12个月份》尉洪磊

  《刘鼎的商店》 刘鼎

  《行走者》王鲁炎

  深圳特区报记者 梁婷/文 齐洁爽/图

  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如今正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如火如荼地展出,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该展览无论从主题还是展示方式都显得极为前卫,这源于其年轻的策展团队。其中,刘鼎是这一团队中最年长的一位,而他不过36岁。

  近日,记者与身在北京的他进行了连线,他向记者谈到了本次展览背后的思考,以及他本人的艺术创作心路。

  当代艺术最大的问题是“简单化”

  人文天地:近年来您在深圳策划的群展,比如去年的“小运动”和今年的深圳雕塑双年展,跟其他策展人的做法很不同。其他策展人都会以一个主题作为约束,寻找一些“切题”的作品参展。但您选择的却都是独立性非常强,彼此没有关系的。为什么?

  刘鼎:其实在我们的研究和策展里边一直强调个体并非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一种个体的精神。有些事情的联系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它们的联系必须要存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我们觉得没必要这么有意而为之。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些创作,因为它们是在我们研究中的一些个案。

  其实我们认为,策展也是一种创作。他们和艺术家之间不是互补的关系,而是一个相互平行思考的关系。策展人不应该扮演一个定义者或是总结者,否则,这对思考和研究来说,是非常大的障碍。所以在这几个展览里面,我们都是通过呈现这种个体创作的复杂性,来观看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工作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这也许能更客观。

  人文天地:在您的雕塑双年展策展人语中,您表示“个体化”是“国内艺术产业化进程加快,艺术系统中的分工日益细化,艺术创作已经逐渐向预设好的程式发展”这一现状相对立的。您觉得后者会是对艺术创作的一种损害吗?

  刘鼎:这种产业化进程全球都在加速,也不是中国单独的问题。但在中国这个行业里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把事情简单化了,就是把一面过于放大了,把其他的方面忽略了。比如说,从市场出现的状况到媒体的转述,然后再回馈到行业、大众接受的层面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简单化的过程,因为大家都只看到了数字,但没有看到背后更多的东西。

  这种“简单化”对当代艺术有推进的作用,也有伤害的作用。在大众层面上,它有利于传播,大家开始知道当代艺术是怎么一回事。当代艺术也会活跃在各个产业里面。但回到创作中,它却不是一种积极的影响。当代艺术本身还是需要发展,需要更深入地去思考一些问题,和更深入地去生产出一些东西来。其实我们做的很多工作,都是来观看我们如何生产这些东西,思考、重新认识我们的位置在哪里,重新看我们处在什么情况下。

  人文天地:但目前这个行业的声音似乎有点单一,不够多。

  刘鼎:正因为如此,才有必要唤醒大家对个体的关注,因为创作是具有灵活性和偶然性的,它不是为了进入某种机制、获得某种承认和奖赏而存在,他体现的是每个艺术家的思考与经历。其实个体的精神一直没有消失过,只是我们没有去注意他,没有花时间去想这个事情而已。

  用“商店”来讨论艺术问题

  人文天地:您本人就是一个艺术家,您的《刘鼎的商店》还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这件作品目前还在继续更新吗?它主要探讨什么问题?

  刘鼎:《刘鼎的商店》是一个持续进行的创作,现在还在不断更新。这件作品有4个系列,包括“带回家实现心中的无价”、“艺术乌托邦的未来,我们的现实”、“友谊”、“对谈”等,都是讨论艺术行业的价值。这个价值并不是商业的价值,而是我们认识事情的价值观。比如,艺术品在什么样的语境里才有价值?我们的个人经验能不能够成为一种价值?又比如,你的名字在这个行业里的参与运作,你的名字的权力到底是有多大?

  人文天地:这件作品,您是更希望跟您的同行来讨论,还是让公众来参与?

  刘鼎:我觉得主要还是与同行们进行对话,因为我没有能力对所有人对话,我不知道他们每个人对当代艺术的了解,但起码同行间的认识我是有把握的。

  人文天地:您是策展人,同时也是艺术家。在很多人眼里,策展人是一个观察者,而艺术家则是个在场者。您觉得您这两种身份如何互相影响与促进?

  刘鼎:其实艺术家和策展人是这个行业开始有新的发展时所形成的两种身份。随着这个行业的体系化越来越明显,似乎策展人和艺术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回到这个本身来说,策展人和艺术家都一样。他都是一个创作者。

  对我来说策展和做作品是一样的重要的。我的创作也像是做策展一样,有立论,有选择,跟很多人打交道。但是对于我来说做策展人也有一点非常有意思,就是他既从创作出发,又让我可以从另一面来观看这个行业的情况。对我的创作也是有帮助的。

  展览的效果取决于策展人的表达是否清楚

  记者:您策划的这次的雕塑双年展,学术性非常强,但是去看的人百分之八十都是普通的市民,他们可能就会对您学术性的方面不太在意。对他们而言,有什么可切入的途径吗?

  刘鼎:我觉得展览的效果主要决定于策展人他的表达是不是清楚。当然,一些观众可能不具备一些艺术知识。但是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作品都有非常详细的说明,观众完全可以理解。

  回北京前一天,我在深圳展场里待了半天,我发现非常多的观众在很认真地阅读。我觉得我们很多时候是把观众“弱智化”了,其实很多观众是有这个能力来观看,还有很多观众在微博上发表他们的感受。其实我们彼此都把对方想像了,而没有深入地去了解对方。

  其实我们觉得没有什么不明白、不懂的事情,只是大家有没有花时间去看,和我们彼此需要更多的了解。

  记者:那您自己的艺术创作呢?观众有给你一些启示么?

  刘鼎:在《刘鼎的商店》中,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商店”里有一系列叫“对谈”,其实都是私密的谈话。有时我的朋友和我坐在“对谈”里谈话,本来以为彼此很熟悉,谈了以后才发现我们平时对彼此进行了太多想像。而其实坐下来谈了,说了,彼此会变得更靠近、更在一起。

  所以很多的设想和假定都在我们心中,包括对艺术行业的想像、对于市场等。我们都是在一个想像的阶段。

  相关链接

  雕塑 双年展

  深圳雕塑双年展的前身是深圳国际当代雕塑艺术展(曾用名“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等等),由何香凝美术馆主办,从1998年以来已举办六届。从第七届开始,该展由OCT当代艺术中心主办,并正式更名为深圳雕塑双年展。这届双年展由刘鼎、卢迎华和苏伟策划,展期从5月12日至8月31日,地点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这是一个以研究为基础的展览,它由三个部分构成:“不期而遇的遭遇”考察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个体实践;“你看到的就是我看到的”呈现了最近两年国内和国际艺术家的实践;在公共项目中,本次双年展邀请了四位艺术家在户外公共空间内呈现各自的作品。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