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青年作家俞胜的小说:世态炎凉背后的人情冷暖

2012年07月02日 15:06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参与互动(0)

  世态炎凉背后的人情冷暖

  ——评青年作家俞胜的小说创作

  作者:南乡子

  在当下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文学情势下,有一位勤勉、谦卑且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引起了我的关注,他就是俞胜。尽管从事小说创作的时间并不长,俞胜却已在《中国作家》《钟山》《山花》《北京文学》等发表了多篇作品。他的小说,如《当我来到霞村的时候》《水乳交融》《城里的月亮》《像我这种人》等,无论何种题材,都既富有传统文人的儒雅气质,又饱含当代作家的人文关怀。他近来创作的《老乡》《谢兰香真能再去北京吗?》《我有同学在北京》等小说,以心系苍生的姿态直面社会现实,将笔触伸向现代都市中的异乡人,极其深刻、逼真地写出了他们面临的生存境遇和精神困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俞胜的短篇小说新作《老乡》正是这样一篇作品。

  《老乡》在较短的篇幅内,通过几个日常事件,反映出都市小人物的艰辛生活和城乡差异,以及世态炎凉背后的人情冷暖。小说中,供职于国家某部委的姚小帅,还只是个主任科员的时候,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多年凄惶无人问,门前冷落鞍马稀。35岁那年,终于出人头地,荣升了单位的副处长,好运便接踵而至。先是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接着成了家乡驻京联谊会的座上宾,并被举荐为副理事长,从此风光无限。然而,虽然已是名副其实的京官,放眼衙门深似海的京城,姚小帅不过是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小人物。他对于家乡、家乡人民始终心存感念,愿尽所能维系那一份浓浓的乡情,社会现实却告诉他,在复杂的人情世故面前,再美好、再深厚的乡情,也会变得隔膜甚至不堪一击。面对老乡的求助,很多时候他都无能为力。于是,老乡对他的羡慕、信任和友好之情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在他们眼里,“这人啦,发达时和没发达时是不一样的,发达了的人和没发达的人,两个肩膀也是不一般齐的。” 

  书写世态炎凉背后的人情冷暖,是小说《老乡》的思想主题。为更加深入、细腻地表现这一主题,俞胜选取了日常的生活场景和普通人物,进行着故事的演绎。正是这种日常的生活场景和普通人物,让小说具有了现实性和真实性皆备的特点。一方面,小说反映的是无比现实的当下生活:想要办成一件事情,得靠方方面面的关系;异乡人前往城市里寻梦,却难以被城市接纳,经历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炼狱。另一方面,小说反映的这种现实生活又无比真实,面对种种令人无奈的生活现实,所谓同学,所谓老乡,逐渐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所淹没,其中的人情冷暖,唯有自知。

  《老乡》还展现出俞胜小说创作哀而不伤的特点。尽管故事情节发展到后来,充满了一种惆怅意绪,但还是没有让我们对现实、对未来绝望。小说结尾,姚小帅因没有帮老乡解决问题,深夜造访而遭其误解,内心顿时感到很失落,小说到此打住,留给我们的则是关于乡情和人情的无尽思考。生活仍然在继续,谁能说黑夜过后,不会是一个阳光明媚的白天呢?此外,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俞胜在小说中体现出来的写作姿态。与当下现实主义作品大多持批判立场不同,俞胜的平民立场更加鲜明,也更令人感佩。他近期创作的《谢兰香真能再去北京吗?》《我有同学在北京》等题材相似的小说,在个人写作情感的处理上,都并非简单的批判,而是充满人性和温情。这样的作品,虽然没有大开大阖、跌宕起伏的情节,却在不动声色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生活和人文气息。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