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浅俗化敲响数字阅读警钟

2012年07月02日 15:11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参与互动(0)

  近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1~2012)》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文学阅读浅俗化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学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当今时代,浅俗化阅读似乎无处不在。作家二月河曾谈到,他小时候看到书店橱窗里的《西游记》,每次都站在那里恋恋不舍,却没钱买。在这种环境中,人们接触到的图书或许并不多,但往往是经典之作,读后印象深刻影响深远。与此相比,现在人们的阅读极为便利,视野更为开阔,却出现了选择上的困惑。某种程度上,阅读“浅”尝辄止是选择过程中在所难免的,并不必然影响读者对某部自己特别喜欢的精品“深”阅读。随着大众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人们阅读的整体品位有所提升;出版市场上的长篇小说远远多于中短篇,仅2011年就有四千余部,最近十多年来风生水起的网络小说,从最初的中短篇,发展到现在动辄要写上百万字,也部分反映了作者与读者对文学阅读的深度诉求。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如果仔细看文学蓝皮书的报告会发现,文学阅读浅俗化的说法更多是针对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手机阅读。2012年最新发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中国国民每天接触传统纸质媒介和电波媒介的时长有所减少,上网和接触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等媒介的时长有所增加。另一个重要数据则显示,我国17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1%,明显高于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八成以上为18至40周岁。阅读时间增长本是好事,但比起传统的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获取渠道多,信息量大,价廉甚至完全免费,更容易流于浅俗。加之无论手机阅读还是文学网站,都主推网络新作,质量参差不齐,令人担忧。早在2006年,面对网络上的玄幻文学热,评论家陶东风就在其博客上发文称“中国文学已进入装神弄鬼时代”,几年来,这一状况并未有明显好转。如蓝皮书中所分析的,“那些缺少人间气息与人性温度的玄幻与仙侠、惊悚与悬疑类作品,在网际与纸媒都大行其道,不胫而走,不仅拥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读者,而且被文艺生产的各个环节所看重,被改编成影视、动漫、游戏等形式的延伸产品,以‘全媒体’的方式广为流传。”

  由于主流评论界长期以来对网络文学评论的缺席,加之网络作品庞大的体量,如何评判一部作品的好坏并不容易。在问及某著名网络文学网站的资深编辑如何甄选优秀的网络小说时,他给出了这样一些建议:看网站首页的推荐和排行榜;看每本书读者的评价、作品的点击量等相关数据;只看自己喜欢的作者,跟他的书;选知名的网络作家看。在这里,网站的推介与读者的评价占据了主导。但易受资本左右的市场与感性大于理性、好奇又缺乏辨识能力的青年读者都不足以保证网络文学这艘大船顺利起航。青少年吃着文化快餐乃至文化地沟油烹制的劣质食品成长,如何能健康发展?如果正确的批评引导持续缺席,数字阅读不进行适当的“结构调整”,那么阅读的浅俗化就将不仅仅是青少年的问题了。

    作者:易明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