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出版人发明《不等人的书》 翻开两月文字消失

2012年08月31日 08:35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许多人曾有过这样的购书经历:徜徉书店流连忘返,精挑细选一番后满载而归,兴致勃勃地翻了几页便束之高阁,心安理得地想着来日方长,反正书是“最耐心的朋友”,它们总在那里等着。而近日阿根廷独立出版人埃特纳却发明了一种神奇且文字会自行消失的书——《不等人的书》,这让一些已经养成拖延阅读习惯的现代人开始有些寝食难安了。

  这部拉美文学新人的合集采用了一种高科技的新型墨水,一旦书本翻开接触到空气与阳光后,上面的文字便会逐渐变淡,并到两个月时完全消失,如此一来便催促购书的读者必须在文章消失之前读完它。

  谈及这项荣获2012年戛纳创意节金奖的“奇书”,埃特纳坦言这一发明的初衷是为了推介文学新人,因为对于新人作家来说,如果他们的处女作没能在发行后的短期内引起人们的注意,那么他们便难有机会再出版第二部作品了,文学之路可能得就此无奈告终。此举便是希望引导大众给予文学新人更多的关注。

  其实,“文字转瞬即逝的书本”这一概念并不是头一遭出现。早在1992年,美国科幻小说大师威廉·吉布森就曾出版过一部会“自我毁灭”的半自传体诗集《阿古利巴:死亡之书》。这部作品以一张3.5英寸软盘作为载体,每一行都使用计算机算法加密,按照程序设计300行长诗以滚动方式缓缓呈现在屏幕上,读过一遍后就会被全部抹掉。虽然这首诗的全文已被完整记录下来,但自毁软盘的工作原理至今仍无人破译,马里兰技术研究所近期还举办了一个破解《死亡之书》密码程序的比赛来鼓励密码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共同解开谜团。

  《不等人的书》的独特创意确实如预期一般颇有成效,为新人作家打开了市场。一时之间人们蜂拥到书店,几乎将其抢购一空;许多出版公司由此发现了新商机,纷纷效仿,抓紧时间大力推广出版同类书籍,甚至还计划将许多人们冷落许久的书本也依照此类创意改造一番。

  但是,随之而来的也不乏一些批评之声:有人认为这种创意无非是噱头,不仅形式大过内容,而且还彻底颠覆了传统纸质图书相比电子书更为持久稳定的优点,因而并不具有实用性。

  暂且不论埃特纳的创意设计是否只是为博得噱头而推出的,“文字消失”所立足的深层次基点实际上是文学与载体的关系:文学的传播需要载体,但不朽的载体并非是文学不朽的必要保障。好的作品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载体的损耗而减损其独一无二的价值。

  通讯员 郭欣赟 记者 徐璐明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