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当代生活剧:编剧如何突围

2012年09月12日 22:11 来源:文艺报 参与互动(0)

  现在的电视荧屏上,大量的当代生活剧扎堆,创作题材趋于雷同,几乎所有的题材、所有你能想到的元素,都已经被写(拍)了、或正在写(拍)。2010年,由我编剧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出来以后,一窝蜂地涌现了很多的“时代”,仅今年要播的就有《妯娌的三国时代》《新女婿时代》。而同一年,另一部《婆婆来了》热播后,今年又推出了《丈母娘来了》《前妻来了》等。我们的创作者似乎把所有家庭成员能够数落到的人物都写了一遍,下一步是不是就要开掘继父、干爹和后妈的生活了呢?面对当代家庭生活剧日益同质化的现状,编剧如何出新出奇,如何在原创力上突围?这无疑是一个挑战。

  这么多年来,我写戏一直遵循:原创、现实题材和真实地表现人生的真善美。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现实题材。那么,我们怎样在如此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角度,避免题材上的撞车呢?我认为应该在以下三个层面上下功夫。首先,一定要选择一个非常刁钻的角度。有的时候角度决定高度,角度刁钻、新颖,可以让你灵光一现,充满期待感和创作的冲动。其次,集思广益,拥有一定的话题性。创作的话题要宽广,这个“话题”不是指为了将来媒体宣传、操作制造的,而是要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话题感的电视剧,电视台很欢迎,因为它在宣传上很便利,但是对编剧的写作来说就是很大的挑战,写起来会遇到重重障碍。一部戏从开始有创意到写作,再到第二年拍摄或将来的播出,它的话题是否能保持新鲜感?是否可能已经成为过去时了?话题具有两面性,既有挑战性又有风险性。编剧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危险+机会”。再次,题材方面“老少通吃”。时下电视台的热播剧,收视率前5位的一般还是以中老年观众为主,还有一部分的收视率我们称为网络的收视率,就是网上点击率的多少,由大量的年轻人组成。新旧两部分的收视率形成普遍的收视观众群。电视剧能够赢得“老少通吃”是很难能可贵的。

  现在的编剧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一代作家的形象,就是关起门来,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搞创作。编剧需要了解多方面的信息,汲取多方面的养料,掌握你有用的材料,而至于怎么写才能受到观众的喜爱,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了。我一直以来都是平均用力,每天坚持早晨写作。电视剧是一种慢跑,三四十集写下来,如果没有一般的意志力是撑不下来的。每天均匀地用力,写出来的戏会比较扎实、稳当。还有一个比较重要地过程就是,我会在人物关系的建构上花很多精力。现在写婆媳关系的戏特别多。在写《媳妇的美好宣言》(11月即将完成)的时候,我也是忐忑不安。但我从生活中发现,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要婆婆上来给媳妇儿一耳光不大真实,反而大人看孩子的脸色倒还蛮像现在做父母的状态,因此我写了这个婆婆特别害怕媳妇儿,总想讨媳妇儿的好。但是内心依然忐忑。因为这类题材的作品,同质化的太多了,能不能让观众满意,这谁都说不上来,因为遥控器永远是在观众手里的。所以我觉得做我们这一行的人,内心再强大,不安全的感觉还是有。我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下,编剧很难做到没有杂念的写作,而尽可能少的杂念,把故事中人物关系建构好却是非常重要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如何出新,人物关系无疑非常关键。

  电视剧创作一定要有感而发,如果不能感同身受,有感情地表达你的文字,你拿出的作品肯定没有生命力。但是如果有感而发,即使你觉得这个题目对你来讲有点遥远,但是你投入了真情实感,有真诚和感动人的地方,那同样会让人相信你的故事和感受。2007年以后,当代生活剧里面冒出很多苦情戏,戏中动不动就扇耳光,母亲也好,女儿也好,都在比谁更苦,而且荧屏上眼泪流得哗啦啦的。那个时候我的母亲对我说:写部快快乐乐的戏吧。让观众看着不累,也让大家会心一笑,生活里没有那么多的折腾,来点美好的吧。母亲和很多观众一样,很善良也很简单,他们相信电视剧里的人生,并且期待善有善报,好人长命。然后,我把自己的情感全部放在了对生活的发现和感悟中,潜心体会生活,创作了《媳妇的美好时代》。

  写现实题材非常辛苦,因为太接近当下,每天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如果生编硬造一些矛盾和细节,肯定观众会觉得不真实,但是有的真实的故事把它很生动地搬上屏幕,你又觉得太假,观众与编剧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对应的,所以必须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有的时候细节决定成败,观众往往记住的是细节。那时,我一直找不到主人公余味身上更多美好的元素,但听了自己战友的经历后,突然找到了创作灵感。现实题材的领域,不管怎样在一条拥挤的道上挤了又挤,但如果你能表达人性中的真善美,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并给它赋予新鲜和光亮,就能够在同类题材里面凸显自己的特色。真善美不是编剧强加给人物的,一定是通过无数的细节和无数真实的对话、感受表达出来的。

  我认为,当代生活剧创作慎用网络语言为好。去年年初《双城生活》关机的时候,有人很高兴地跟我说电视剧用上网络语言了,很给力,但是播出来的时候,“给力”这个词已经不流行了。现在流行“高富帅”,你现在拍,把“高富帅”放进去,可以肯定,到后年播的时候,又会被其他的词取代。随着时代发展,社会会不断出现各种各样新的、时髦的语言,电视剧有一个创作周期,如果一味追求流行语言,很难保证作品的艺术品质。所以,电视剧创作还是应该说“人话”,说一些质朴的语言,或者老百姓信手拿来的语言。用这些语言会比用网络语言更有生命力和持续性。

  在电视剧市场,业内人士常常把“接地气”三个字挂在嘴边,这也是对目前现实题材电视剧编剧的要求。我认为“接地气”首先要在立意和观点上表达真善美;其次让人物亲切、温暖、有感情;再次在情节故事上,真实贴近普通百姓,在台词和语言上,讲人话,平凡而朴素。如果你离生活遥远了,文字就会慢慢地干枯了,寂寞了。这些年,我写了一些剧,写得很努力,也很勤奋。我实实在在感到,我遇上了电视剧发展的美好时代,我想用笔写下当下的生活,无论对社会,对时代,做点认认真真的事儿,这是有价值的,并且是美好的事儿。(王丽萍)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