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济南百年旗袍老店面临失传 曾给范冰冰做过衣服

2012年09月20日 11:41 来源:济南时报 参与互动(0)

  在芙蓉街深处,有一家玉谦旗袍店。这家旗袍店从清代同治年间开始营业,已有百多年历史,店铺也从未变换过位置。现在店里的掌柜,是玉谦旗袍的第五代传人于仁谦。“我今年54岁了,不能干太多活,经常会觉得累,身边又没有个帮手。”于仁谦无奈地告诉记者。这家曾经被列入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百年老店,此时正面临着可能失传的危机。

  始于同治年间祖传五代

  记者在玉谦旗袍店发现,这家店铺的营业面积大约有十几平方米,店铺的一楼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旗袍,每一件旗袍都是于仁谦一针一线亲手缝制而成的。

  于仁谦告诉记者,同治年间,他的高祖在芙蓉街上开设了这家店铺,做些长袍马褂,靠手工活养家糊口。到辛亥革命后,社会风气慢慢开化,随着服饰的革新,于家的这个店铺一代代传下来,到现在已传五代,但也一直是惨淡经营。1928年,于仁谦的父亲于成章年仅18岁就掌管了店铺。“这是玉谦旗袍发展最顺利的一段时期。”

  然而,建国以后,玉谦旗袍的传承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1956年公私合营,于成章加入了济南市第一服装合作社,按照合作社的要求把家里的机器、设备、全套的制作工具捐献出来,旗袍店也被迫关门。后来为了维持生计,于成章才开始在晚上偷偷接一些“私活”。

  最艰难的还要数“文革”时期,“那时候国家政策不允许,认为是在搞小资产阶级,全国都是清一色的蓝褂子,店铺生意惨淡。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改革开放,万幸的是,我们坚持下来了。”于仁谦告诉记者。

   范冰冰、蒋勤勤、陈鲁豫都来做过

  “现在旗袍都开始工厂化批量生产了,我做的旗袍跟他们不一样,我们是纯手工制作的,尽可能地保留最传统的元素。”于仁谦告诉记者,“好比量尺寸,我要量30多项数据,做出来的衣服精细可体,就好像是人的第二层皮肤。在测量之前,我还会询问顾客的学历、专业、年龄、在什么场合穿这件衣服,做旗袍关键是用心,要能体现出穿衣人的精神面貌。”

  于仁谦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一天,店里突然来了一位老太太,交谈过后才知道,这是芙蓉街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建国前嫁到台湾,出嫁时的衣服还是于仁谦的父亲亲手做的。这次探亲,老太太带着台湾旗袍师傅不能做的面料特地来到玉谦旗袍。于仁谦熬了两个晚上,终于完成了这件旗袍。他没有想到,老太太走后,这件旗袍竟然成了活广告,台湾、香港的很多人都慕名到这里来做旗袍。“英国、美国很多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参赞,也喜欢来我店里做衣服。我会结合他们的要求设计合适的款式,比如偏西方的晚礼服样式。现在当红的明星范冰冰、蒋勤勤,主持人朱军、陈鲁豫,也都来过,是我亲自量的尺寸。”于仁谦告诉记者。

  曾收20名学生但后来都跑了

  于仁谦认为,旗袍已经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中国的服饰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黄帝织麻为布,到黄道婆织棉衣,再到旗袍,历史非常久。”

  于仁谦说,他希望能培养一批既喜欢外语又对中式服装感兴趣的年轻人,去占领国际市场,建立国际女装品牌,为中国挣外汇。

  于仁谦很希望自己的旗袍制作手艺能够传承下去。然而,自己的女儿还小,要上学,既没有时间,也对制作旗袍不太感兴趣。他曾经四处寻徒,都不能得偿所愿。“千里马寻伯乐难,伯乐寻千里马更难啊。”于仁谦无奈地说。他曾经收了大约20名学生,管他们吃住,还发着工资,但是时间最长的也只坚持了两三个月。“他们嫌工作不体面、而且又辛苦,不如去公司做销售,或者去超市做收银员。最终全都半途而废,太可惜了。”

  “我还是会继续做下去,继续寻找继承人,把旗袍这门传统的手艺传承下去,百年老店不能毁在我的手里。”于仁谦说,找到继承人后,会将这门手艺毫无保留地全盘教给他,希望可以为祖国,为传统文化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刘阳 郭静)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