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电影急需破题 如何“从电影中看到文化”?

2012年11月05日 16:57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参与互动(0)

  中国电影急需破题

  记者 张悦    

    ◎希望能够打造出一条有效的、连接一线创作者与学者的通道,把热运行的创作与冷思考的研究真正结合起来,让电影人整体都能认识到文化力、影响力的重要性。

    ◎有文化,没有影响力,这个文化没有意义;只有影响力,没有文化,这样的电影就是赚钱的商品。

  在本年度中国(北京)电影年会上,几乎一网打尽了当下电影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但是原定的电影导演王全安没有来,滕华涛也没有来……真正在一线的创作者也寥寥无几。正如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丕民在致辞中所说“因为他们热运行,停不下来,也正是因为热运行,所以需要有冷静的思考。热运行的人想停下来,不容易。因为他们都在奔跑着,在你争我抢着,很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冷静的这些人怎么样把我们的研究思考和成果传递给他们,让他们理解和接受这个冷思考的成果” 。

  中国电影在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走到今天,的确处于十字路口,面临着如何构建中国电影文化的现实问题。“希望能够打造出一条有效的、连接一线创作者与学者的通道,把热运行的创作与冷思考的研究真正结合起来,让电影人整体都能认识到文化力、影响力的重要性。中国电影在这种状况下如何发展?这确实是需要破解的难题。 ”张丕民表示。

  而在本届年会上,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鲁炜同样表达出这种忧虑,他说,“作为软实力的核心,文化力是一个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力量,只有文化力才有影响力,只有影响力才有竞争力,只有竞争力才谈得上软实力。 ”而在现场,鲁炜还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我们的电影人都在奔命,我为他们的奔波,为他们的辛苦而表示崇敬,有时候我又在想,如果拍出一百部却没有一部在世界市场上能够打开的,这样的比例不是我们的初衷。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说千说万,把电影拍成精品才是硬道理。 ”

  正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教授所说,在这个转型时期,对于中国电影,有三种人最着急,一个是政府,一个是商人,另一个是观众,而整个电影文化价值体系也正交织在这种复杂的情境下,甚至互相之间会产生矛盾。 “比如主旋律作品,更愿意歌颂大公无私、乐于奉献,把自己和满腔心血都献给了别人,基本上跟个人的生存、个人的成长、个人的困难是脱节的,公与私也是脱节的,这样的主流价值体系可能跟老百姓实际面临的生活有差别。但是回到一个完全由商业主导的影片中,我看电影最大的感觉就是没那么节制,比如一些血腥场面,有时会边看边想我们的商人或者制作人难道就判断电影非要拍成这样才有票房吗?我每看到这样的场面要把眼睛蒙住一半,留一半眼睛看” 。尹鸿这样形象地谈到。

  政府主导、商人之道与观众需求使得中国电影愈发众口难调,不仅是从观众主观认知上来看主旋律与商业片更加泾渭分明,更重要的是如不少专家所说“现在很难从电影中看到文化” 。金铁木是到场的唯一一位在创作线上的电影导演,他的一番话颇有意味。“20几岁时在电影学院读书,包括我,还有陆川、贾樟柯等人,大概都是现在这批40多岁的电影人,当时我们在学电影的时候,确实是被电影感动,老师们在讲中外经典影片时,我们确实也是带着感动的心情在听。我相信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一部电影在文化方面它的感染力、它的影响力。的确,我们的票房可能越来越多,但是能够真正打动观众情感的影片越来越少,现在电影更多的是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 ”最后,金铁木说,“有文化,没有影响力,这个文化没有意义;只有影响力,没有文化,这样的电影就是赚钱的商品。 ”或许,现在的中国电影的确需要破题来解这道迷局了。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