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黄永玉忆李桦:当时没饭吃了没地方住了就去找他

2013年03月27日 15:39 来源:天津日报 参与互动(0)

  198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为李桦先生80寿辰举办的祝寿会上,黄永玉说,他自己那时才二十出头,从湘西老家闯荡到上海,刚开始搞木刻不久,稿费不多,有时没有饭吃了,就跑到李桦先生那里去蹭饭吃,没地方住了,也到李桦先生那间小屋里去挤着睡。木刻界的朋友们都把李桦住的那间简陋的小屋看成一个温暖的去处,大家都愿意到他那里去。

  黄永玉的这段话,描绘出了版画家李桦在1940年代的上海漫画界的地位和影响。在上世纪30年代,李桦的版画曾得到鲁迅的关注和评点,他也是被鲁迅关注的年轻版画家之一。李桦在1935年创作的木刻《怒吼吧,中国!》可以说是抗战前夕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民族危难关头下的木刻创作,这幅木刻在今天看来仍有震撼人心的冲击力:粗狂有力的线条,刻画了一个被捆绑着蒙住眼睛快要被杀而奋力挣扎中的中国人,全身的肌肉和骨骼都处于极度紧张的挣扎状态,造型简洁夸张,形象突出。据说,在1936年“一二·九”运动中,青年学生曾大量复制过这幅木刻,作为游行示威队伍中的宣传画。

  1907年3月,李桦出生于广州,高等小学毕业后因家贫没能读中学,就直接考取了报务员。1923年又考取了刚成立的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他属于工读生,并没有放弃电台报务员的职业,四年后,他从广州美校毕业。在美校学习期间,他和一位姓梁的女同学恋爱,毕业后两人约定积攒一笔钱去日本留学。1930年,他俩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旅行结婚的启事,跨海东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刚在日本呆了一年的李桦,马上和妻子乘船回到广州。1933年到母校广州市立美校任教。从此,李桦结束了报务员职业,真正步入他喜爱的美术专业。此时,他的妻子也怀着身孕,但在分娩时,妻子难产,以生命为代价给他留下了他们的独生女儿。

  李桦是从1933年底开始版画习作的,他参照一本日文的版画技法书,摸索着自学版画。半年后,他在广州举办了个人版画展,并在学校一年级学生里,组织成立了现代版画研究会,并以现代版画会的名义编选《现代版画》,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才停止活动。

  1934年李桦写了一封信给鲁迅,介绍现代版画会的情况。李桦最初未敢期望鲁迅会回信,在信里并没有留下自己的通讯地址,只是用了一个广州市立美校的信封,同时附上三本装贴起来的木刻作品集。让李桦没有想到的是,信邮寄出不久,就得到了鲁迅的复信,复信邮寄到广州美校。信里对李桦的木刻给予了鼓励并提出了期待。自此,李桦和鲁迅有了关于木刻的通信往来,现在保存下来收入《鲁迅书信集》中的有七封。这些书信对李桦的影响是深远的,如鲁迅在1935年6月16日给李桦的信里说:“木刻是一种做某用的工具,是不错的,但万不要忘记它是艺术,它之所以是工具,是因为它是艺术的缘故。斧是木匠的工具,但也要它锋利,如果不锋,那是因为他并非木匠,不知作工之故。”

  李桦编的《现代版画》共出版了18集,历经战乱,后来能完整保存在他们这些成员手中的几乎没有一个,但因为每集都邮寄给了鲁迅,所以这18集《现代版画》完整地保存在上海的鲁迅纪念馆里。那几年是李桦在木刻创作上的爆发期。随着抗战的爆发,李桦的木刻就更紧密地与抗日救亡宣传相结合,成为国统区里的左翼版画家的代表人物。

  1946年李桦应徐悲鸿之邀,到北平国立艺专教授西方美术史,同时开始版画教学。作为版画家,在当时,本身就意味着属于左翼阵营。新中国成立后,李桦跟着徐悲鸿进入中央美院担任教授,并创办了版画系,成为版画系第一任系主任。

  上世纪50年代,李桦的版画创作在风格和内容上都有变化。在版画创作之外,他还为一些文学作品创作了木刻插图,如为鲁迅的小说《在酒楼上》、《狂人日记》、《伤逝》和郭沫若的诗《百花齐放》等做了插图,还为张天翼的小说《华威先生》和周立波的《山乡巨变》作了插图,尤其是为《山乡巨变》创作了套色木刻12幅、黑白木刻26幅,还有10幅黑白装饰画,这些都成为他的版画代表作。

  1980年中国版画家协会成立,李桦成为首任主席。晚年的李桦,过着心静如水的生活,他唯一的一个女儿是留苏专家,过早去世。李桦平时少言少语,严格遵守自己的作息规律,晚年由于耳聋,心更静了。他花费很大精力在藏书票上,1989年出版了《李桦藏书票集》。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