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内地教授为《金瓶梅》储备剧本 能否拍摄仍未知

2013年05月21日 10:27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金瓶梅》的学术价值已经得到学界的高度评价,研究文章数量与质量与《红楼梦》不相上下,“金学”已是一门显学。但命运迥异的是,早在1987年《红楼梦》就已经被拍成了电视剧,而香港则更是提前至1975年就已经有了电视剧播出。反观《金瓶梅》,时至今日仍没有一部同名电视剧问世,但是,人们一直没有停止尝试的努力。徐州图书馆研究员、江苏师范大学教授谭楚子新近完成了一部50集的《金瓶梅》电视剧剧本的创作,他向本报记者分享了该剧本的创作过程。

  受鼓励创作《金瓶梅》影视剧本细节还原成最大困难记者从此次研讨会上了解到,目前国内已经完成的《金瓶梅》影视剧本不下10个,但都由于种种原因暂时无法拍摄:有的已经准备开机却被相关部门叫停,有的则送审剧本历经三年仍然没有音信。虽然存在不少困难,但将经典早日搬上荧屏,社会及学界则始终没有放弃过。

  2009年,谭楚子根据历史事件发表过一个电影文学剧本。在2010年的金瓶梅国际研讨会上,中国金瓶梅研究会副会长吴敢就鼓励他创作一部金瓶梅的电视连续剧剧本。“但是吴先生表示现在还拍不了《金瓶梅》电视剧,可他认为根据目前解冻的趋势来看,不久之后肯定可以拍,所以得提前写好剧本,免得到时候要拍电视剧了,剧本的储备却捉襟见肘。”谭楚子说。

  听人这么一说,谭楚子就有了挑战自己的一种冲动,于是他开始了金瓶梅电视剧剧本的创作。但是真正动笔了才发现相当艰难,因为要作严肃的电视剧剧本,其中涉及到完全还原古代的衣食住行、特别是语言,这是一件需要非常下功夫的事。“语言既不能按照原本的原样粘贴上去,更不能以当下都市人的语言去说——这样可能好玩好听,但是它就不是经典重现而是娱乐大众了。”谭楚子说。因此,他开始追求一种平衡,“既顺耳又能让听者知道这是400年前的人在对话”,同时“还要兼顾每个角色的性格”。因此,在经过反复改动无数次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为什么西方军事题材的电影大家都爱看?因为它的每一个细节都考究的很真实,真实的细节会加强叙事的感染力。”谭楚子说,“而我们很多国内的电视剧细节注重太差,简直没法看,这样的电视剧怎么会有吸引力。”

  100万字边记边录入两年下来磨秃了键盘从2012年1月底开始动笔,一直到2012年8月16日完成,谭楚子改编的《金瓶梅》电视剧剧本一共五十集、35万字,A4的打印纸用了350页。但在开始写剧本之前,谭楚子则花了两年的时间,把崇祯本的《金瓶梅》原著的100万字全部打字录入了一遍。“之所以要一个字一个字录入电脑,是为了便于记忆以及在录入过程中更好地揣摩作者的意思。”谭楚子说,“卡尔维诺说,经典的建构就需要细读经典,对我来说,只是细读还不够,就强迫自己全部敲一遍。”两年下来,数千万次的录入已经把他家里键盘的按键都磨秃了。“有一段时间真是坚持不下去了,但是当硬着头皮写下去之后发现越写越顺,甚至两三夜不睡觉——也不敢睡,怕那种创作的感觉被打断。”谭楚子说,“比如我一边录入或者一边创作剧本时我就在揣摩作品的内容,我愈发感觉到,《金瓶梅》原著中写得事情不像是虚构的,它们和小说中的那个城市一样都应是确实存在过的,它们更像是离我们不远的生活。”

  适应但不迎合观众喜好性爱场景得看导演如何表现突破了最初的困难之后,新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我在80年代读大学时,看了很多的戏剧理论专著,发现我们的古代传奇小说之所以没落,就是因为它的节奏太慢,缺乏看点,不适合现代观众的口味,因此我在改编剧本时就需要适当适应现代观众的口味。”谭楚子说。

  由于之前做过电视台的剧本编辑,谭楚子在改编创作《金瓶梅》电视剧剧本过程中,适当加入了一些武打元素。“比如我只是揣摩剧本的开头就用了半个月,在这个开头之中,就融合了武打、悬疑等抓人的元素,并运用了崭新的叙事形式,让观众在产生新奇感的同时,又产生出一种陌生化的间离效应,让从《水浒传》脱胎出来的故事情节演绎的出人意料。”谭楚子说。

  而对于原著中的性爱场景,谭楚子则希望采取朦胧的、蒙太奇组接的、暖色调的间离效果等。“对于原著中出现的性爱场景,我们至少应该遵循原著,用镜头语言在尽可能的范围之内比较多的表现出来。”谭楚子说。但毕竟剧本创作与导演的画面运用还存在差距,最终将如何展示,更多地还得要看导演的表现方式。“性爱场面较多是《金瓶梅》为人诟病的主要原因,但没有这些性爱场景,很多情节就无法推动。”

  何时能见成效仍是未知数希望能找到投资成就经典还原剧本创作出来了,最后就是等待见成效的问题。“以目前的社会和体制环境来看,《金瓶梅》的电视剧可能永远无法问世,对于性的禁忌仍然无法放开。”谭楚子说。虽然现在感觉社会在慢慢进步,但是何时能够让剧本物化成为实在的电视剧,现在看来仍然是未知数。

  但是另一方面,借着全球化的机会,谭楚子希望这个剧本能够在境外找到投资并拍摄,而且,相对于香港那种三级片、娱乐化的模式,他希望能够进行严肃的拍摄,还原经典。“说到底,人是一种罪性和神性的组合体,只有当人处在罪性的释放也就是性欲的满足之后,才能体会到那种空虚感。当让你不断满足又不断空虚之后,人生还有什么留下?作者留给人们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供人思考。”谭楚子说。

  专家谈港版《金瓶梅》电影:劝人止淫反成劝人思淫不少人听说《金瓶梅》是从阅读《水浒传》开始的,但真正接触《金瓶梅》则可能是从观看香港拍摄的多部以《金瓶梅》为题材的电影为标识。但在参与此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们看来,香港拍摄的以《金瓶梅》为题材的电影商业气息太重,无助于《金瓶梅》的正名、研究,让老百姓对于《金瓶梅》的误解更深了。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教授王平认为,香港的《金瓶梅》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受其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产生,以商业性为主,有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金瓶梅》的一种贬低。这让《金瓶梅》的正名又得多走不少弯路。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会长黄霖则认为,香港的《金瓶梅》题材作品往往有个“曲终奏雅”的结尾,但电影过程本身对于肉体的裸露、性爱的描写反而冲淡了“奏雅”的效果,本欲借淫止淫最后却成了“欲讽反劝”——观众可能更加思淫了。

  《金瓶梅》放开出版遥遥无期?

  一直以来,《金瓶梅》 只闻其声不见其实,很少有实体的书售卖。黄霖说:“其实在《金瓶梅》中,很多性描写并不是游离的、无关紧要的,而是推动情节所必需的。另一方面,现在网络上、电视中,色情甚至淫秽的东西俯拾皆是。之所以《金瓶梅》仍然受到各种非议与限制,就是因为《金瓶梅》名气太大、已经符号化了,‘天下第一淫书’的名头挥之不去。如果有一天要对其放开了,就可能意味着对某一领域的开放,那影响就太大了。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观念影响下,《金瓶梅》何时能够正式出版还是个未知数。”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平认为,对《金瓶梅》的限制仍不能完全放开:“如果《金瓶梅》不加处理和删节的完全面向读者展示,会对甄别能力不强的读者造成负面影响。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齐鲁书社出版过全本的《金瓶梅》,但是发行受到限制。”“《金瓶梅》乍一看上去像是黄色的,但其实仔细看看,它是金色的。研究《金瓶梅》 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它金光闪闪的地方。”黄霖说。

  批《金瓶梅》是基于农耕文化立场?

  “这本书好在哪里?首先,它是一本警世之书,警戒世人,不要像西门庆那样,纵欲过度三十三岁就死了。搞得那么好的家庭、事业一下子都没了,这是一个沉重的教训。”中国金瓶梅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许建平告诉本报记者说。

  许建平认为,《金瓶梅》之所以历经四百多年仍不断为人所诟病,除了性爱描写较多之外,往往是因为指责者站在了落后的农耕立场上去看待,而《金瓶梅》反映的是从农耕文化到工商文化的转变中所体现出的价值观。“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工商文化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文化。农耕文化追求稳定性,比如土地具有稳定性,土地的生产具有循环性,能够自给自足,因此消费观念就是节俭;婚姻观念是嫁鸡随鸡,保持婚姻稳定;交朋友观念是交哥们,生死之交,一辈子不变;价值观念则是追求道德的完美。这些说到底都是在追求稳定性。”许建平说,“但《金瓶梅》不是这样的:钱是活动的,钱要放到市场上买东西,要经商;消费观念崇尚快乐消费,有了钱就花;婚姻上很不稳定;交友观念则是利益至上,没有共同利益就不是朋友。这其实也是我们当下所处社会的价值观。因此,当四百年前,绝大部分人站在农耕社会立场上来看,《金瓶梅》是不道德的,传递了全盘错误的价值观。而如今很多人仍指责《金瓶梅》则是因袭了整个社会的固定思维,其实自己并没有去阅读作品本身、去探求真相。”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