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莫言将带研究生遭疑 评:大学不是资格认证中心

2013年05月21日 13:16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大学不是资格认证中心,不是社交沙龙,“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日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出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并称未来考虑招收研究生。“小学五年级学历的莫言能不能带研究生”引来热议。

  相似的争论,曾发生在上世纪北大聘用沈从文和刘半农的事情上——前者只有小学学历,后者只念到中学。当时北大选才的标准,一不看头衔,二不看年龄,三不看文章所发表的刊物级别,甚至发不发表都没有关系。当年顾颉刚推荐同样只有中学毕业文凭、在中学任教的钱穆到北大任教,就是因为看到了钱穆撰写的预备给中学生当教材的先秦诸子百家讲义。仅凭一本还没有发表的讲义,钱穆就登上了中国最高学术殿堂的讲台。

  客观而论,莫言教创作,天经地义。对作家而言,和学生的广泛接触能使自己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保持旺盛的创作动力和创作激情;对学生来讲,和殿堂级的作家面对面交流,有利于培养对文学艺术的敬畏,提高创作的兴趣,激发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能活跃校园的文学氛围,为文学的未来播下星星火种,是一举多得的美事。莫言从事的文学是一个对学历没有门槛要求的事业,所以他能凭借天赋和能力,取得成功;然而,当他转变身份进入高校为人师时,学历的门槛就偷偷使了绊子。

  莫言的处境反映了长久存在的“唯学历论”问题——学历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学历是万万不能的。与莫言求职的那个时代相比,现在的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更上层楼,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动辄本科、硕士、博士,有的甚至只招“211”“985”院校的毕业生。如此多的条条框框,让那些有能力却没有学历的人,只能望之兴叹。

  反过来,“唯学历论”的社会氛围塑造了一种畸形的学习观。学生求学的目的不在求知,而在毕业后的出路。所以专门研究学术的教师,学生不见得欢迎;既有学术地位又有社会资源的教师来兼课,反而很受追捧,因为毕业后可以有“阔老师”做靠山。这种科举时代遗留下来的劣根性,对于真正的求学之路没有助益,只有妨碍。大学不是资格认证中心,不是社交沙龙,“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1917年,24岁的梁漱溟被北大破格聘用,回忆起蔡元培的提携,他说:“若胸怀意识太偏于实用,或有独断固执脾气的人,便不会如此了。”虽然按照教育部和大学的管理惯例,一般要有教授职称才可以带硕士生和博士生,然而一所校园,学生自然是来深造的,先生又何尝不是呢?对一个大学教师的要求,要讲学历,也要讲学问、本领,更重要的是真学问、真本领——全而专固然好,不全而有一技之专,在一个方面有真学问、真本领,为什么不可以在这个方面为人师呢?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