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余华《第七天》:残酷现实触动集体取暖

2013年06月20日 13:29 来源:长春晚报 参与互动(0)

  余华新作《第七天》自周末上市以来,全国各地的书店和三大网站迎来了图书畅销新高峰,记者在亚马逊中国的图书销售总排行榜(纸书+电子书榜)上看到,《第七天》纸书和Kindle 电子版分别名列亚军和季军,同时分别位列24小时小说畅销榜纸书和Kindle 电子版的销售冠军。一本书两天内纸书和电子书同时一跃成为销售冠军,这在图书界无疑是空前的奇迹。

  为什么《第七天》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这本书为何引来读者如此高的关注和热捧?不少读者认为是《第七天》提供了大家集体取暖的契机和温暖的力量。有读者说:“因为现实坚硬,世界脆弱,我们更需坚强,孤独的肩膀需要联结,这是余华小说里苦难给我们带来的力量。” 《第七天》虽然残酷地批判了现实,但绝不逃避苦难,相反给予一种正向的希望和温暖的正能量。

  读者杨雅莲说:“喜欢这种短促紧密、快速有力的文风,不点缀不渲染,直接把人逼到角落,心里发堵地喘不上气。但即使这样,依然能感觉到温暖,比如杨飞与养父之间的故事。”的确,主人公感人至深的父子亲情,和妻子相濡以沫的爱情以及努力作为平凡人生活的美好愿望,这种与世无争正是许多中国人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勾勒出我们时代最有代表的面孔,在冰冷的世界中构建出一座座温暖的巢穴,于残酷现实里流露真实的人性温暖。作为最具苦难意识的中国当代作家,余华以“死无葬身之地”为现实中的卑微小人物建立了一个乌托邦,用荒诞的变形记演绎出一种底层世界的冷暖人生。

  在《第七天》里,余华用平静到接近冷淡的语调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这里有分等级殡仪馆,有温馨又揪心的爱情,有养父子之间感人至深的亲情,有冤假错案,也有刘梅等鼠族类的生活……杨飞的经历如同我们周遭生活中的世界,随处可见中国当下生活各种怪现象,如同拉洋片儿似的展示出残酷又荒诞的现实。小说从死走向生,在生与死两个极致的世界之间来回穿梭,用一个魔幻现实的世界来表述对现实的审视与批判,也给了读者最残酷和最温暖的冰火两重天的极致阅读体验。

  小说里描述的经验均是我们周围最常见的人或事,还有每天被新闻包裹的世界和那些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生活。假如《活着》里的富贵是父辈的生活,那么《第七天》里的杨飞的世界则是你我的世界。借用著名战地摄影师卡帕的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只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余华的《第七天》正是这样一部与现实零距离的批判现实主义经典,也许若干年后,我们能客观地评估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意义。

  内容简介

  “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这是余华最新长篇小说《第七天》的开篇,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悬念,一个走向殡仪馆、将被火化的人,在死亡之后还能留给读者什么呢?这次余华用荒诞的笔触和意象讲述了一个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诞的故事,让读者体会到一种寒冬腊月被囚禁于积年冰川里的寒冷,一种剧烈拉锯式切肤的疼痛和虐心,一种茫茫荒野中身心俱疲后无着无落的绝望。

  这部小说用荒诞的笔触和意象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讲述了现实的真实与荒诞;讲述了生命的幸福和苦难;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比恨更绝望比死更冷酷的存在……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