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首座驻藏大臣衙门两个世纪后“重获新生”

2013年07月02日 10: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拉萨7月2日电 题:首座驻藏大臣衙门两个世纪后“重获新生”

  作者 贡桑拉姆 白少波

  大昭寺是圣城拉萨的“心脏”,与其一街之隔,还有一座名叫“冲赛康扎康”的近300年古宅。此处便是清朝第一座驻藏大臣衙门,在拉萨老城保护工程完工之际,它也从大杂院恢复了其本来面貌“重获新生”。

  中新社记者近日和古院老居民一起走访此处。沿着古城八廓街转经道,顺时针方向走到北侧,便会看到高高挂着“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牌匾的崭新藏式大门。

  清政府驻藏大臣制度从这里发轫,随后有100多位驻藏大臣进藏,致力于西藏地方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监督和管理西藏地方的政治、外交、军事、宗教、文化、经济等各项事务。

  西藏大学教授尕藏才旦说,1727年(雍正五年),清政府派遣内阁学士僧格、副都统马喇“往藏办事”,并“总理”“内藏事务”,驻藏大臣制度由此诞生,也从此开启了中央派遣官员长期驻藏,直接管理西藏事务的先例,并成定制。1912年民国建立,清代驻藏大臣制度终结。同年7月,民国政府改理藩院为蒙藏事务局,继续负责管辖蒙古、西藏事务。

  近百年来,随着拉萨古城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这座衙门逐渐沉寂在林立的商铺间。如今,修复后的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被设计成陈列馆。记者在馆内看到,展陈分为清政府驻藏大臣治藏事迹专题展、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复原陈列展、清政府驻藏大臣诗词书画生活展、民国中央政府治藏事迹专题展、中国共产党治藏新纪元展等五大部分。

  据介绍,陈列馆是以“以旧做旧”的形式进行古建复原,既不脱离大昭寺和八廓街的整体环境特点,同时融合了中原文化特点。

  迈上23级台阶,进入陈列馆的二层,除了能看到数十张文函公告及历史文物外,几处幻影成像的展示平台尤为引人注目。设计师戈靓媛站在一面以油画再现大昭寺半全景的场景墙前说,这里展示的是当年驻藏大臣向西藏人民传授种痘方法的场景,其中还有煨桑等藏民族传统习俗呈现,这是首次在西藏的展馆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工程设计方负责人郭鹏说,陈列馆在内容上,根据时间的脉络简单叙述了唐、宋、元与西藏的历史渊源,同时融入了清代的驻藏大臣大事记的再现。

  罗布出生于这座大院,几十年来,他和家人早已经习惯了与大昭寺“零距离”的生活,但为了保护驻藏大臣衙门旧址,罗布和居住在这里的144户原住居民及沿街商户,“忍痛割爱”迁居至拉萨市城关区塔玛村贡布堂小区等地。

  该工程是拉萨市老城区56座古建大院重点修缮工程项目之一,于今年1月1日全面启动,经过民众搬迁、方案设计和项目申报等前期准备工作之后,于3月16日正式施工,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官方数据显示,工程总投资29793.49万元人民币,其中近半资金为搬迁安置费。

  罗布说,搬迁前他家在老宅西面二楼,基本上处于危房状态,现在搬到了贡布堂小区,住在三室一厅的大房子,“新住房宽敞,出行方便,光线明亮”。(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