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建川博物馆馆长:冀宝斋这事是大潮里出现的小事

2013年07月22日 14:41 来源:城市快报 参与互动(0)

  7月7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8周年,中国最大的民间博物馆——四川“建川博物馆”携三百余件抗战文物,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主题的抗战文物展。

  日前,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到汉沽出席活动,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樊建川告诉记者,这次展览有三个特点,一是全面,展览分为敌后战场、正面战场、川军抗战、美军援华、不屈抗俘、汉奸丑态、日军暴行七个单元,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全民族抗战的主题;二是文物档次高,从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地密苏里舰的标牌,到丰子恺的《胜利之夜》、张善子的《飞虎图》……这些参展的展品中,国家一级文物就有51件。另外,“我们这种以民间视角说抗战(的方式),受到群众的欢迎。”樊建川说,从7月7日开展以来,每天到北京军事博物馆参观这场展览的就有一万余名观众。而作为民间藏家的樊建川不仅携众多文物前往北京,以丰富的历史实物展现1931年至1945年那场慷慨悲壮的全民族抗日战争,而且还向北京军事博物馆捐献了74件珍贵的抗战文物,其中包括一套国家一级文物“铁血救国抗战到底”瓷器。

  说到捐献这件事,樊建川说:“建川博物馆馆藏的抗战文物多、种类全,此次捐出的藏品,都是北京军事博物馆比较缺的部分。”而樊建川的展品之所以能做到如此全面,和他一直以来的民间博物馆收藏之路分不开。2004年,四川“建川博物馆”开始建设,2005年对公众开放,至今,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那里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博物馆群,内容涉及相当广泛,目前已建成抗战、地震、民俗、红色年代四大系列共24座场馆,另有6座展馆已经建成,等待向公众开放。30座博物馆扎堆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古镇,主题从抗战到“文革”到民俗到地震,樊建川给它们取了一个名字叫“聚落”。樊建川说,在建博物馆前,他搞的是房地产,为了这些博物馆,已经10年没有做房地产了,博物馆就是他目前的主业,而建博物馆的大约10年里,他没挣一分钱。“先是买下建博物馆的500亩地,然后开始建设,如今博物馆拥有员工500多人,要开工资,付水电费用、行政开支……这些年,没钱了,我就卖办公楼、卖加油站,现今博物馆有些起色,每年的收入能让我把工资发出去了。”他说。

  自1996年中国批准私人建博物馆以来,各类个性独特的民间博物馆大量涌现,对于一个民间博物馆的馆长来说,樊建川遇到过很多困难,也探索出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他说,他有一个理念:“博物馆不做第一流,要做就做第一。”这也是时时鞭策他继续走下去的目标和动力。

  【对话】

  城市快报(以下简称“快报”):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追求快节奏的生活,他们会有耐心看这么多东西吗?

  樊建川:我们曾经做过统计,一般人一天走七八个馆就走不动了,所以,我们把博物馆聚落和旅游结合起来。我们这边有客栈和星级酒店可以为参观者提供住宿,博物馆门票也是三天有效。其实来我们博物馆的年轻人很多,讲国民党抗战的正面战场馆、“5·12”汶川大地震馆、兵器博物馆都很受年轻人欢迎,尤其在兵器馆中,我们有坦克、大炮,有歼五、歼六、歼七、歼八飞机,每年有很多学生来到这里,把博物馆当做他们的第二课堂。

  快报:对于你来说,收藏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樊建川:这是我的工作,也是爱好,更是责任。我总觉得我这辈子活得不冤,因为把自己最喜爱的事和谋生的工作结合了起来。

  快报:听说两年前你签了一份律师公证,以后会把建川博物馆聚落全部交给国家管理。你觉得民间博物馆最终的结局都是交给国家吗?

  樊建川:博物馆的命运无外乎三个,一是给自己的孩子往下传,我就一个女儿,而且她不喜欢,也不愿意管。我明白,几十座博物馆,还有500多个员工要管理,负担很重,她自己有家有孩子,担子也不小,这条路我觉得“靠不住”。第二条路是建立基金会,在中国这种环境下,基金会人为因素很多,规范性不强,我也信不过。

  后来,我受了成都一些文物古迹的启发,决定以后把博物馆交给政府,比如说,都江堰有2000多年的历史,杜甫草堂1000多年,武侯祠也近1800年了,都是历代政府把它们管理下来的。我们这个博物馆聚落,也是一个旅游景区,门票、酒店、客栈收入,还有旅游纪念品、影视道具出租,完全可以自己维持生计,未来把博物馆交给政府,或许他们没有办新馆的可能,但保住这些博物馆是没有问题的。我觉得,把博物馆交给国家,是一条非常现实的道路。

  快报:在中国,筹建一个民间博物馆,最大的难度在哪里?

  樊建川:博物馆一是烧钱,二是我们有三分之二的内容属于相对敏感的。所谓敏感,就是之前的民间博物馆没有涉及到的东西,在审批上会比较麻烦。毕竟是新事物,文物是不是真实,表述是不是准确,政府有关部门要把它搞明白,所以多次审查,我们可以理解。

  快报:如今,政府对民间博物馆的监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樊建川:目前监管还是比较全面的,文物真伪方面,主要是文化局和文物局来管,另外,还会动员一些收藏家、大学教授、博物馆专家一起鉴定。还有藏品数量、博物馆人员、展览场所条件都具备了,才审批同意建博物馆。

  快报:最近,“奇葩”博物馆冀宝斋引人关注,它弄了很多“奇葩”展品,譬如“汉代五彩”“元代青花”,引起争议,让人大跌眼镜。这样的博物馆居然有着3A级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省级科普基地”等多个头衔,你怎么看这件事?

  樊建川:我觉得冀宝斋这个事情是大潮里出现的小事儿。民间博物馆绝大部分人是在用自己的钱买东西,大家都是很慎重的,准确性很高。有句话说得好:“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博物馆也是如此。全国几百上千座民间博物馆里,出现了这么一个冀宝斋,其实属于个别现象。不过,我以善良的心来度量它,觉得冀宝斋的经营者也是为了自己村庄的繁荣,博物馆有了人气,乡亲们的茶馆、餐厅、三轮车等生意都好了,所以,不排除是经营者自己好心,把这个事给做砸锅了。我倒觉得如今出了冀宝斋这个事情,其实也是个好事儿,至少提醒大家别以为谁都能做收藏,收藏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才行,而且冀宝斋这件事情把民间博物馆中有问题的博物馆暴露出来,也给大家敲个警钟,从而避免民间博物馆“泥沙俱下”,把民间博物馆的名头搞坏了。

  当然,这也突显出了问题,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问题,他们应该做好审查工作,让行家来看一看,有问题,地方政府应该制止博物馆继续这样搞下去。因为博物馆是人类的第二课堂,它具有“教科书”的属性,博物馆搞错了,对人们的审美观和历史知识的把握都有影响,所以政府在博物馆的把关上要严格一些,这样对政府有好处、对社会有好处、对收藏家本身也有好处。

  本组撰文 记者 肖明舒

  五问

  1.听说最初博物馆无人参观,那时你着急吗?

  樊建川:博物馆逐渐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这是一个趋势。如今,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对博物馆的需求,其实也表明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就拿旅游来说,除了以往的看山、看海、看森林,文化旅游项目也在飞速崛起,人们要知道不知道的事儿、看到过去的历史,来决定今天的道路,而很多时候,这些经验和道理都是文物告诉我们的。因此,即便在博物馆刚起步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我依旧对我们博物馆充满信心。

  2.建川博物馆你自己经常去转吗?这么大的规模你转的时候觉得累吗?

  樊建川:经常去转,来看过建川博物馆的人形容它时用得最多的两个字是“震撼”,虽然那里很大,但我从未觉得累。

  3.你开通了微博,市民游客——当然还有名人——来参观后,大家也常在微博上交流。微博可以算是一个宣传建川博物馆的渠道吗?

  樊建川:肯定是,有时他们还向我请教问题、与我互动。

  4.在已经建成的这些馆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

  樊建川:我觉得都很精彩,如果时间紧的话,看看讲国民党抗战的正面战场馆、讲援华美军的飞虎奇兵馆以及知青生活馆、“5·12”汶川大地震馆,都挺好的。

  5.未来还计划建什么主题的展馆呢?

  樊建川:我们帮别人筹建的有甘孜乡城县红军博物馆、眉县西北野战军博物馆、甘孜海螺沟红军博物馆。我们帮助各地筹建博物馆,不仅提创意、出策划,还提供文物。除了帮助其他地方建博物馆,未来,我们要在雅安再建博物馆聚落,不像建川博物馆聚落这种园林式设计,而是以街坊市井的方式,利用五六条街巷,兼商业开发和博物馆于一体,开办20座博物馆,包括对越自卫反击战馆、珍宝岛之战馆、对印反击战馆、茶马古道博物馆等。

  记者 肖明舒

  记者手记

  “馆奴”立志要建100座博物馆

  见到樊建川时已经是晚上将近九点钟了,他坦承自己很忙,除了这次巡展之外,他有30座博物馆、千万件文物需要打理,另有二十几座博物馆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不过,记者发现,站在记者面前的樊建川,丝毫没有馆长的派头,他穿着一件军绿色T恤和一条休闲裤,说话很直率。樊建川一直说自己是个“馆奴”,像“房奴”“车奴”“孩儿奴”一样,他的一生要和这些博物馆绑在一起,“我这辈子的目标是建100座博物馆,一直做到死,100座博物馆做完就休息,做不完就一直做。”他说。

  樊建川回忆,自己最早的一件藏品是5岁时收藏了幼儿园的成绩单,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至今,他的博物馆已经积累了1000万件藏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占到了二百余件。“也不是我有多能干,而是我一直在坚持。”说到自己五十余年的收藏历程,樊建川这样评价。

  收藏的历程是漫长和艰辛的,不过在其中,樊建川也体会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乐趣。“大部分中国人都过平淡的日子,但总要有一些人承受这些责任,我想,我自己做的事业很快乐,是很累但很高兴的事情。”而之所以樊建川觉得乐在其中,原因很简单,他认为保留这些历史和文化,然后将它们传承下去,能获得的财富远远比之前做房地产多得多。他还说:“做房地产企业最多号称百年老店,但做博物馆,你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你是千年老店。”

  对于如今中国民间博物馆的发展,樊建川一直充满信心,虽然到建川博物馆参观要收门票,不过这并不影响博物馆的人气不断上涨,从最开始一年七八万人,到现在每年参观者已达100万人。他告诉记者,国外的博物馆很多都是收费的,包括卢浮宫、哈佛大学博物馆。“一个人来参观,我们收100元,一个馆平均下来只是3元多钱而已。虽然不贵,但要设一个门槛,即便全免费,不看的还是不来,要看的还是来看。再说收点儿钱,让员工们有点儿‘想头’,团队就有了积极性,这个对博物馆的发展很重要。”樊建川觉得,博物馆收费并不是一件坏事,也不会让自己丧失和省级、市级博物馆的竞争力,因为他认为,博物馆要考虑每个展览有没有社会效益、有没有经济效益、能不能吸引人来看,这就是博物馆发展的动力,有了动力,民间博物馆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樊建川还说,虽然自己的建川博物馆运转良好,但如今,他心里依旧很着急,因为除了准备筹建雅安二十余座博物馆组成的博物馆聚落之外,他还有很多设想没有完成,比如农民工博物馆、土改博物馆,还有民营企业创业博物馆……这些想法盘旋在他脑子里很多年,并且为了这些创意他收集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希望尽快让它们展出是他最大的愿望。确实,在民间博物馆这条路上,年近六十的樊建川从未想过停一停“喘口气”,因为距离自己100座博物馆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本报记者 肖明舒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