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牌剧院瞄准市场集体"谋变"

2013年07月31日 14:17 来源:楚天金报 参与互动(0)

  近日,长江人艺剧院一改往日严肃庄重的形象,大胆推出“长江季候风”系列,主打三部悬疑小剧场话剧,这让外界着实看到了些新意。记者走访省内各大剧院发现,以长江人艺为代表的老牌剧院纷纷祭出改革大旗,深入市场寻找文化的未来。

  特色剧院里刮起“悬疑风”

  走进长江人艺的D8小剧场,入目是一片漆黑,隐约可闻的阴森配乐和偶尔闪现的诡异灯光,让人忍不住怀疑自己走进的不是话剧剧场而是间恐怖密室,更绝的是工作人员戴着白色假面拿着手电筒给你指路!话剧尚未开演,惊悚、恐怖和刺激的氛围已然出现。

  话剧还能这样演?观众对此很买账,观看过《记忆底牌》的王女士说,自己常看话剧,但还是被这种在小剧场呈现出的悬疑剧震惊到,“灯光、音效再加上不大的剧场环境,真的很容易融入到惊悚悬疑的氛围里去,而不是一个看戏的旁观者。”她形容自己是吓到尖叫又欲罢不能,一次不过瘾又拉着朋友看了第二遍,阴森的配乐响起,大夏天都“透心凉”地吓出了鸡皮疙瘩。

  “长江人艺正在逐渐改变过去以主旋律话剧为主的创作局面,一手抓主旋律剧目生产,一手抓娱乐性剧目,满足不同观众群体多元的文化需求。”长江人艺剧院院长夏晓华表示,这股清新的悬疑风已经让剧院尝到甜头,在秋冬季,剧院还将继续推出《打不开的门》、《记忆底牌》、《我会在半夜之前回来》等悬疑系列话剧,在江城掀起话剧悬疑风暴。

  “三台悬疑剧7月上旬进入武汉各大票务院线之后,已经销售过万张,个别销售点甚至出现了排长队抢票的局面,火爆程度刷新了我院纪录。”市场的回馈让长江人艺心情大好。

  创新大胆求变成剧院共识

  夏晓华介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变已成为长江人艺的制胜法宝,“大胆起用年轻人,创新舞台布景与演绎手法,主要以小剧场模式为主。”

  显然,不只是长江人艺一家老牌剧院在谋变。记者走访获悉,诸如湖北剧院等我省老牌文艺演出机构都已经求新图变,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民营剧院都采取小剧场这一新模式,大肆宣传自家的个性和创意。

  除此之外,走原创路线也逐渐成为湖北各类剧院的新选择。光谷17排剧院总经理张炜就告诉本报记者,从去年创办至今,该剧院已推出3部原创作品,在口碑相传的效应下,剧院的入座率达到九成,“来这看过后,大多数人都愿意成为会员”。“和北京、上海等地不同,武汉的话剧市场还是起步阶段。”谈及未来发展,张炜称除引进优质剧目外,“17排”将加大力度做原创和推广,“开办讲座、沙龙,让话剧更贴近市民”。

  和“17排”略有差别,夏晓华则考虑寻求更大的突破,在培训和影视领域开始发力,“我们的培训班首期招生超过100人,下个月就开始上课”。

  观察

  市场浪潮带来新机遇

  “靠市场说话”,夏晓华坦言,自2011年底转企改制以来,剧院去年的收入已超过前4年的总和。“全员聘用”、“全员营销”和“项目负责人”等新机制有效激活了长江人艺,“人均演出4场,这个强度,在全国同行中都不多见”。

  实际上,老牌剧院长江人艺的“被激活”,只是文化鄂军集体谋变图存的一个缩影。有资料显示,自2011年来,我省文化产业产值保持着年均21%的增长。而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湖北文化企业总量将达到2.5万家,培育1000家规模以上的文化企业。其中年收入过5亿元的文化企业将达到50家。届时,文化产业将进入我省支柱性产业序列。对此,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指出,在制定产业规划基础上,政府可以拨款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创新能力强和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文化产业也具有集约效应”。记者刘晓杰 张洁琼 见习记者梁珊珊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