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弘一作品成市场热点 业内:横幅升值空间更大

2013年08月07日 13:49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安本分学吃亏》局部。北京匡时供图

《佛三身赞》局部。北京匡时供图

   在匡时2013年春拍“百年遗墨——民国书法专场”中,弘一法师1926年的楷书《华严经》以425.5万元成交,而在该专场中,弘一法师书法其他作品也取得不俗成绩。专家认为,弘一法师书法作品相比近现代同期书法家价格较高,但未来价格还有很大上涨空间。

  >>行情

  作品数量少且价格高

  雅昌统计显示,弘一书法作品共上拍3996次(件),总成交额为62257万元,成交率为66.89%。

  弘一的书法作品一直是拍卖市场的热点,2011年匡时春拍“辛亥百年名人书法专场”中,19件弘一书法作品全数成交,总成交额5000多万元。该场成交前10名的作品中,前9名均为弘一书法作品,其中楷书《佛三身赞》一经亮相,便引起藏家的高度关注,多番竞价后,最终以759万元的成交价夺得该场冠军。

  北京传是中国书画部总经理韩斗表示,大一些的拍卖行基本每一次拍卖都会有弘一的作品,但是将他的作品整合成一个专场很困难,因为他的作品数量不多,而且作品一旦到了藏家手里后,藏家一般不愿意拿回市场。

  华辰中国书画部主管周欣分析,2010年前弘一的作品流通很少,而且很少有被藏家认可的真作,所以那时弘一作品价格不高。周欣回忆,2009年华辰秋拍上拍过弘一《书巢》,约2.5平方尺,是弘一送给现代著名文史专家王伯祥的作品,当时以190.4万的成交价创下纪录。“现在,凡是来源可靠、曾出版过的弘一的作品,价格一直上扬。”周欣说。

  >>分析

  弘一体书风独树一帜

  弘一学贯中西,多才多艺,于绘画、音乐、书法均有很高的成就,特别是他的书法广受青睐,还被书法界评为“20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之一。弘一自创的弘一体开启了新的书法审美道路,作品被众多藏家追捧。

  周欣表示,弘一作品的藏家基本集中在北京、厦门、泉州、杭州等,弘一在杭州出家、泉州圆寂,他的足迹遍及泉州、厦门、福州、漳州各大寺院,所以他在当地的知名度相比其他地方更高。“从目前的市场来看,除了精品,弘一作品的价格并不高。”

  韩斗表示,纵观弘一书法演变进程,可分为出家前和出家后两个时期,他出家前基本上依然沿着碑学的道路深造,字体挺健潇洒、苍劲有力道。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分析,清末民国时期的书法作品有一个特点,有一大批的人都受康有为书法理论影响临碑,弘一是其中之一。“《张猛龙碑》是弘一书法的根基,他的基础扎实,摹写得惟妙惟肖。”

  对于弘一体,周欣认为字体体现了弘一出家后的心境。“他的这种字体写起来是非常慢的,仔细观察能发现每个字的起笔、收笔会有毛差,字体没有棱角,比较圆润,趋向于儿童化,这表明弘一的心境已经回归淳朴自然。”周欣说。

  >>预测

  横幅作品升值空间更大

  从投资与收藏两个角度来看,周欣认为弘一出家后的作品上涨空间更大一些,尤其他圆寂前的作品更加淳朴成熟。

  韩斗分析,由于弘一有很多作品被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所以流通在市面上的作品也不会太多。有两类作品比较看好,一类是佛经类作品,例如《南无阿弥陀佛》对联等,还有一类是弘一的信札,如果是来源可靠的作品一定要买。“他的信札还处在价格洼地,尤其是带名人上款的作品。”韩斗说。

  董国强认为,弘一50岁之后的作品最具有代表性,这期间的作品柔中有刚,线条非常有张力。此外,董国强表示,弘一横幅作品较少,所以未来升值空间会更大,虽然弘一作品题材重复的比较多,但很多是在一些特定的环境和为不同的人题写的,价格不会受作品重复影响。

  >>建议

  对早年作品要特别小心

  韩斗提示,由于弘一伪作很多,对于市场中他的早年作品要多加小心,而他出家后的作品更好被大家所辨认。“他早年临碑,临摹他人作品可能会太拘谨,所以可以从字体书写的气息来判断。”

  收藏弘一的作品,董国强认为最重要的是出处,比如市场中过去几年曾拍卖过弘一弟子刘质平收藏的作品,还有早期书法集出版过的弘一作品,市场价格比较高。“如果没有确定的来源和出版的话,同一题材作品价格相差很多,这说明市场对弘一书法真伪很难判断。”

  周欣指出,弘一普通作品的价格不会很高,十几万到几十万元之间,但是,如果是送给哪位名家的斋号,价格可能会比较高。 记者杨菁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