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潘伯鹰文存》即将结集出版

2013年08月16日 13:02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潘伯鹰文存》(五册)终于问世了,这套汇集了潘伯鹰先生生前未曾结集出版以及其他散佚于昔日报刊的文字作品集的出版,对广大关心和喜爱潘伯鹰诗书艺术的读者以及中国文化学术界来说,无疑是一件可喜可贺的重要的文化事件。

  潘伯鹰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和书画艺术鉴赏大家,与沈尹默、白蕉齐名,是海派书法三大家之一,其一生著述丰富,除了在70年前出版过长篇小说《人海微澜》及《隐刑》、《生还》、《稚莹》、《残羽》和《蹇安五记》等结集的文学作品外,1949年后还出版有 《南北朝文选》、《黄庭坚诗选》、《中国书法简论》及近年来出版的《玄隐庐诗》等,但潘伯鹰先生勤于笔耕,尚有大量散佚于报刊的文字,如有记人记事的,如写北平(北京)风情的;有写上海文人的,也有谈书画鉴赏的诸多文字,却未结集出版。这些文字,随着岁月的流淌,渐渐被淹没于历史深处。但很值得庆幸的是,这些文字的剪报资料,多多少少,还是被其家人后代保存下来了。

  这些老辈文化人留下的著作文字,何尝不是我们在这个匆忙、慌乱时代生活的后辈们所需要的文脉承载与文化发扬呢?!潘伯鹰先生实实在在就是那些老辈文人中的佼佼者之一,因为过世较早(1966年5月在上海因病去世,终年63岁),却不太为现在的后辈们所知晓。

  随着传统中国书画艺术的复兴,以及近年来开始的打捞“民国文化”现象的发生,书法集《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潘伯鹰》和潘伯鹰诗集《玄隐庐诗》先后出版了,然而当下的读者却未必真正能了解,并知晓他的许多文章和学术思想,尤其是通过他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所留下的那些性情文字,可以着实感知他们这一辈文人的文采风流与跌宕人生的事迹。

  《潘伯鹰文存》以论人记事的《小沧桑记》为第一册,收集了潘伯鹰先生游于艺文所交往的人物,多为当时俊彦,以文人墨客、书画家为最,四十多篇随笔,或以艺叙事,或以文道人,篇幅不大,却颇为生动。 《潘伯鹰手写章行严诗翰》一文有云“所谓作别后相思之资,竟成为小桑沧。 ”以潘伯鹰的知世论人,虽属当时所记,作为文化传承的“相思之资”,实在也是可以欣然的。

  第二册 《艺海夕尝录》,取书中篇名“艺海夕尝录”而名之。本册乃潘伯鹰先生作为著名书画家的谈艺录,多有精彩之语,既有当时的书画名家之论,也有论述艺术史上名家的赏析,颇有可读性。因潘伯鹰本身也是现代中国著名书法大家,所以本书中论及书法,或专论者颇多。

  第三册《北平行》,是潘伯鹰先生于1949年2月作为“和谈”秘书长随和谈代表团,由港飞往北平,在和谈中忙里偷闲所写北平风情的文字,其中也有其对早年在北平生活过的风物回忆。

  第四册《冥行者独语》,乃是潘伯鹰先生抗战入川,四十年代客居“陪都”重庆写下的世情人生、哲理感悟短文,包括另一专栏《中边录》的文章,皆短小精悍。

  最后,第五册《中国书法简论》。

  《中国书法简论》问世后,受益者甚广,当今书坛有成就者皆受之影响,上海为最。且此书198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重版后,30多年过去,未见新版,此次所取的是由潘伯鹰先生生前手校1962年上海初版排印本,故而弥足珍贵。

  当然,潘伯鹰先生的散佚文字还有很多,因为种种缘由,编者尚未完全收罗,其实也不可能完全,只是尽可能地搜集起来,故而命名此套书为 《潘伯鹰文存》,“文存”而非“文集”,其意在此焉。

  《潘伯鹰文存》出版在即,此套书责任编辑朱菁让我写个“编者的话”在前。若说是“编者的话”,我实在惭愧难当,只能零零碎碎地写下这些文字,权作读者展读这套书前的絮话,讲讲这套书的来历罢了。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