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方方:文学是照顾人心的 本质是与弱者为伍

2013年08月21日 10:2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最近看过最好的电影是《悲惨世界》,最好的小说是《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作家方方的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不胫而走。方方说,社会的问题到了个人都是巨大的问题,“时代中一颗灰尘落到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个人再坚强,也抵御不了这样的压力,会被时代的灰尘所掩埋。”

  “最近看过最好的电影是《悲惨世界》,最好的小说是《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有读者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在没有宣传的情况下,作家方方的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不胫而走,在读者间引起强烈反响。昨天,方方来到“南国书香节”现场与读者交流。方方说她写这个小说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人是这样生活:他对人生没有任何困惑,目标很清晰,在城里待下来,也没遇到一个太坏的人,努力实践一点点梦想,仍然做不到,因为很多的原因……社会的问题到了个人都是巨大的问题,时代中一颗灰尘落到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

  一个好的社会,不是为天才和精英准备的

  生长在湖北一座山沟沟里的涂自强,是家乡头一个考上大学的贫寒农家子弟,带着村民们盼他“当大官”的殷切期望和东拼西凑的学费,他一路徒步,一路打工,来到武汉读大学。面对家中变故,以及“毕业即失业”的窘境,他四处奔走谋职,艰难度日,过着典型的“蚁族”生活。而后为照顾母亲,积劳成疾,在安顿好母亲之后默默死去。

  这是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的故事梗概。在结尾处,方方用了“世道”二字,讲述当下年轻人所处的“世道”。“好坏不论,黑白不分,敬畏不存,善恶不辨,一切成功以发财、当官、出名为标准。那些辛勤劳动而获得的平凡生活,却不被认为是成功的。”方方说,“这是一个充满混沌意味的世道。”

  方方说,写这个小说,只是想告诉大家有一个人是这样生活:他对人生没有任何困惑,目标很清晰,在城里待下来,也没遇到一个太坏的人,努力实践一点点梦想,仍然做不到,因为很多的原因,不仅仅是社会不公平,还有着复杂的原因:城乡之间的差距,农村教育的模式,官方机构的冷漠,用人单位对青年打拼者的狠……社会的问题到了个人都是巨大的问题,“时代中一颗灰尘落到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个人再坚强,也抵御不了这样的压力,会被时代的灰尘所掩埋。”

  有人问她涂自强不死会怎么样,她的回答是,“他不死还会很努力,他可能花很多代价能够基本生存,可是他的心境已经改变了,他人到中年可能是一个很油的人,看破一切,觉得社会很没有意思,或者一切都得务实,他可能朝着另一个方向走。”方方认为,一个好的社会,不是为精英和天才而准备的,“应该让更多平民,才能平凡的人只要努力就能生活得好,这样才是一个好的社会。”

  要想改变现状,改变命运,还是要个人奋斗

  为什么写这个小说,方方说,作为一个作家,更多要写的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方方曾看到一个新闻报道,湖北一个山区学生,上大学没钱,徒步走到武汉大学,交学费拿出来的都是零钞,那是他一路打工挣的钱,这让方方很感慨,“我的小孩上学我是开车送去的,别的孩子是自己走来,挣学费,这种不同的人生,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对我有很大的触动。”

  在想写涂自强的故事的时候,她选择了一种最简单的表达方式,“我不想用任何的花招,形式上做一种特别的结构,会吸引更多的眼球,但是我不想用任何手段,用最简单的方式,写一个人短短一生的命运,其他人都用符号代替。”

  小说悲剧的结尾,主人公的“消失”,让很多读者在读后觉得“有些悲观”。对此方方说,“我希望读者能理解涂自强这样的一些人,也希望一些雇主能帮助到涂自强这样的人,当然,也希望活着的涂自强们继续努力,因为比起涂自强,他们至少还活着,还有机会。”

  方方重申,给青年和国家指方向、示出路并不是作家的事。尽管方方说:“我要做的是叙述,而不是告诉。”但她仍然想告诉千千万万的“涂自强”:尽管个人奋斗的道路艰难,但想要改变现状,改变命运,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还是只能个人奋斗。

  文学的本质是与弱者为伍

  在方方看来,文学不是历史,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像体育,跑第一,一定要赢。文学可以落在后面,与落在中间和后面的人为伍,“文学是照顾人心的,文学的本质是弱者的,告诉你这个世界上不是你一个人这样活着,生活方式不是就为了升官、发财,奋斗是一种,不奋斗也是一种,人有各种各样的活法,不进取也挺好,无公害的生活就可以。文学让人内心丰富,在你孤独寂寞的时候是一盏暗夜明灯。”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文学观,方方说,每一个作家的文学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形成和个人阅历有关。方方生于50年代,这一代人的忧患意识都非常强,经历也很复杂,她自己高中毕业后当了4年搬运工,这段经历改变了她对世界的看法。

  “我的家庭是知识分子家庭,生活环境很好,不知道人世艰难,当了搬运工之后,突然走到社会的最底层,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的人生对我的世界观触动很大,让我看到了社会完全不同的一类人,我到同事家,一个5平米的房子,但是他们觉得很乐观。习惯成自然,涂自强之所以乐观,他是习惯了,艰苦的生活就是正常的生活。”

  《十月》杂志副主编宁肯认为,方方的小说让他读完非常震撼,“年轻人,他们是希望所在,让希望所在都失去了希望,这个社会应该好好反思了。方方看到了疾苦,看到了年轻人的状态,产生了巨大的忧虑,用优美的艺术形式反映了这个主题,方方表现得非常出色。”文/本报记者 罗皓菱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