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书展请大牌签售玩"心战" 莫言成"争抢"对象

2013年08月21日 14:27 来源:都市快报 参与互动(0)

昨晚9点,2013上海书展终于落下帷幕。

  关于书的硝烟,从来没有像今年8月这般迅猛。

  莫言为什么没去上海书展?

  真相:去哪一边,怎么签售,都是一场“心战”

  14日上海书展开幕,紧接着16日广东南国书香节开锣。上海搞“上海国际文学周”,广东也立马整了个“南方国际文学周”,遥相呼应,叫板打擂。上海搞600场读书活动,南国书香节自然不能落后,咬咬牙也推出300多场。

  谁,能请到大牌,是决战江湖的终极法宝!

  这可苦了文坛大佬们,去不去?去哪一边?都是一场“心战”。

  从国内一线名家来看,后来居上的南国书香节似乎更胜一筹。除了两头都不想落下连夜奔波的苏童、贾平凹、易中天,还有让读者在雨里苦等四小时的余秋雨。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究竟会去哪一场?一直是争议焦点。考虑到去年已经出席过上海书展,莫言最终去了南国书香节,但也不能厚此薄彼,临走之前洋洋洒洒为上海书展题字留下了“思南文学之家”一块金字招牌,算是对上海国际文学周的支持。而且,在广东书展上惜字如金,严格控制时间,仅花了20分钟时间便绕完全场,始终一言不发。

  无论是大牌作家,还是正在成长期的作者,一年一度的书展,谁都想大展拳脚。不然,易中天为什么年年必赶,场场必到?几年前爆出签坏了5支笔,今年变本加厉,是8支!

  大量名气不够旺的小作家,挤破脑袋,想在书展上露个脸,成为那六百分之一。比如实体书出版后一直销量惨淡的某网络文学女作者,出版商早已持放弃态度,但她坚持自掏腰包,砸了好几万自己搞了场签售会。

  怎么签售?在读者至上的营销时代,这也是对一位作家的考验。像苏童这种一上来就埋头苦签,“害羞”地不愿跟递纸巾过来为他擦汗的女粉丝交流,显然是不合格的。也难怪,他后来很沮丧,在电梯间碰到贾平凹,拍着对方肩膀说:“惭愧啊,老贾,你这次表现比我好!”

  国际大牌特别吃香?

  真相:根本不认识,搞个签名只为炫耀

  今年上海书展,最大特色是邀请来的国际作家人数达到空前,符合一贯高端洋气的国际大都市特色。杰夫·戴尔、保罗·乔尔达诺、科伦·麦凯恩、伊恩·布鲁玛、诺曼·莱布雷希、伊利亚·卡明斯基、托比·利希蒂希、罗伯特·索耶等等,一长串的英文名字,对绝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始终提不起兴趣。甚至有的冷门到连媒体都手足无措。

  除了加拿大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英国国宝级作家杰夫·戴尔、因《质数的孤独》走红的物理学博士保罗·乔尔达诺外,基本上,其他外国作家此前都还没来得及在内地出版作品,这次带着新书来属于第一次亮相。

  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国外作家现场签售会人气却相当火爆,几乎每位前面都排起了绕好几个弯的长队,年龄层主要以年轻读者为主。

  “你看过科伦·麦凯恩的书吗?”面对记者抛出的问题,随时受访的几位读者都摇头说没看过,甚至表示是第一次听说。“那为什么来排队?”队伍里一位兴奋的男高中生抢着说:“那还不简单,国外的嘛。来一趟多不容易,机票又贵。搞到个国际作者的英文签名,我就能回去跟班里小伙伴们炫耀了呗!”

  那你回家后读这本书吗?男生回答挺可爱:“这个嘛,读不读得看我心情。反正先收藏着。”

  逛展会不如直接逛书店街省心?

  真相:独立书店的确受重视了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逛书展,你除了有500多家出版社可以选择,还可以集中看到来自国内几大城市最具有代表性的独立品牌书店。包括北京的字里行间,上海的鹿鸣书店、季风书园、渡口书店、钟书书店和杭州的晓风书屋等,十几条书店各显神通,组合设计成了一条个性十足的“书店街”。

  尽管是第一次“试水”,但没想到书店街竟成了为期一周书展里人气最旺的角落。上海读者鲍先生是位语文老师,他说自己书展年年逛,但今年在出版商区域就走马观花看了下,“实在太多了,不好挑。我干脆一整天泡在书店这边,书店卖的都是精挑过的好书,我能省下很多时间。这要我去出版商那边一家家淘,要淘死人的。”

  晓风书屋是今年上海书展上唯一进驻的一家杭州独立书店。浓郁的南宋西湖情调在上海滩出尽了风头。一踏进去,地面上就铺了一张巨大的彩绘西湖图。昨天打烊准备回杭州时,老板姜爱军开心地哼起小曲:“起码有30万读者踩了我们杭州的南宋西湖图。之前根本没想到人气会那么旺,一开始只派出四位店员,结果第一天就崩溃了,完全忙不过来。赶紧又从杭州店抽调了7位同事过来。书展开始重视独立书店,是个好趋势,毕竟图书零售这块,独立书店更能接近读者的需求。”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