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为应对网络谣言 《赫芬顿邮报》网站拟推实名评论

2013年08月29日 09:41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赫芬顿邮报》网站昨日首页

《赫芬顿邮报》网站昨日首页

  据英国《卫报》报道,为了应对网络谣言和污言秽语,号称“互联网第一报纸”的美国《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将从9月份开始停止匿名评论功能。

  赫芬顿:网络言论越来越丑陋

  《赫芬顿邮报》网站的这一举措由其创始人阿丽亚娜·赫芬顿于上周三在波士顿发布。她表示:“可怕的言论正越来越过分、越来越丑陋。我刚刚从伦敦回来,那里甚至(在网络上)出现了强奸和死亡威胁。”

  赫芬顿表示:“我认为,言论自由只属于敢为自己言论负责的人,而不是那些隐藏在匿名背后的人。”《赫芬顿邮报》当前的系统能够自行审核评论,此外有40名监督人员会进行人工干预,不过赫芬顿认为这样做仍然不够。

  赫芬顿说,《赫芬顿邮报》的这一调整将从9月中旬开始。这一计划实施后,其网站的评论气氛将开始变得更有建设性。

  据《卫报》报道,让赫芬顿决定推出这一举措的是Twitter发生的针对英国女权主义活动家的网络辱骂事件。赫芬顿在讲话中提到的 “伦敦出现的强奸和死亡威胁”指的正是这件事。

  日前,曾因推动在英国纸币中使用小说家简·奥斯汀头像的女权主义活动家在Twitter上收到了大量辱骂及威胁其的信息。随后,Twitter不得不联合英国网络安全中心建立在线举报系统,来处理类似“水军”的行为以及带有侮辱与谩骂的账号,保护用户不受辱骂。

  推行网络实名不易

  在美国推行网络实名更为不易。其实早在三年前,包括《赫芬顿邮报》的美国多家媒体就曾公开表示,要实行实名制的评论,但是出于后果的不可预料未能实施。

  美国新闻网站试图推行实名制的做法,引来网民的激烈反应。一些网民担心,新闻网站的实名政策“将使网民的意见趋于一致”。

  另一些人则担心由于公开个人信息会导致安全问题。从2007年韩国开始实施了5年的网络实名制在实施过程中被指有效,其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做法也为其国民所接受,但由于2011年的一次黑客攻击,导致用户的详细个人信息泄露,这一政策止步于2012年。

  最终,韩国民间团体向宪法裁判所提起诉讼,称网络实名制侵害用户的匿名表达自由、互联网言论自由以及隐私权。2012年8月23日,经8名法官一致同意,韩国宪法裁判所判决网络实名制违宪。

  实名制不能直接让人变礼貌

  目前,一些人士认为《赫芬顿邮报》会因实施网络实名失去自己的读者和他们的博文。“允许使用假名字让更多人可以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卫报》称,人们不会再肆无忌惮地分享经历和经验,读者也会因此流失。这对于媒体来说,是太大的代价。

  《卫报》同时也指出,赫芬顿的这一决定虽然会为网友的评论行为带来影响,但是或许并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效果。其实只要去看看Twitter里朋友间的谩骂就不难发现,实名制并不能直接让人变礼貌。

  采取实名评论或许对控制谣言很有帮助,但《卫报》评论称,在让人们更礼貌方面不见得起到太大的作用,因为“松绑效应”的存在。在不见面或者不认识对方的情况下,人们无法分清是在攻击一个观点还是在攻击一个人,所以更吝啬于释放友好的一面。陌生人之间,即使让评论者使用真的名字,他们也不见得会对对方更客气。该报举例称,即便像Facebook上用着真名字的人们也还是会“吵吵嚷嚷”。

  《卫报》认为更好的方法是建立这样一个互动空间:突出具有建设性的交互内容,孤立那些污言秽语和不实之言,有必要的话,对引起麻烦的用户施以惩罚。文/本报记者 岳菲菲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