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纪念碑》:一场关于人性的试验

2013年09月02日 16: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评家:胡祥

  话剧:《纪念碑》

  编剧:考琳·魏格纳(加拿大)导演:查明哲主演:王颢桦、查文浩、夏立薪、张硕

    上演日期:2013年8月21日-23日

    推荐指数:★★★★☆

  《纪念碑》是两个人的戏,一个是失去女儿一心复仇的母亲,一个是在战争中变成冷酷杀人机器的男人。女人要从男人口中得出女儿被杀的真相,男人因女人而得以苟延残喘活下去。这种极简主义让故事看上去更像是一场关于人性的试验。

  这是一部关于选择的戏。戏剧的开场就是男主角斯科特坐在电刑椅上,毫无廉耻地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他不过是战争中无数作恶的人之一,如果换成是你,在集体的高压淫威下会做出相同的选择,甚至你的选择会更加残忍。当受害人的母亲梅加出现,为他提供了两个选择:是死亡还是成为被驯服的奴隶,这场试验正式开始。

  梅加的行为完全是在仇恨的心理驱动下完成的。她囚禁了斯科特,无情地鞭打,割下他的耳朵,导致他右腿残疾,直至最后差点杀死他。试验的结果很明显:你在极端的仇恨下同样会滑向自己价值观的对立面,做出自己都难以相信的选择。

  你的选择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一种典型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只不过这种存在主义被放在战争的大背景下来探讨,它首先要反思的还是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在战争中人的选择变成了身不由己,导演在改编中并没有明确指出谁是正义的一方,斯科特也认为他不在乎谁胜利,重要的是活下去。这里没有对胜利、对崇高的颂扬,只是人性在高压下的扭曲变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戏在精神内核上还是延续西方对现代化后果的反思,人类早已不是曾经引以为傲的万灵之长、宇宙价值的尺度。剧尾,23件白裙冉冉升起构筑成充满象征意味的纪念碑,实际上就是人类自身恶果的触目惊心的展示。它提醒我们,我们的狂妄随时会成为灾难的导火线,像斯科特所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导演在改编时刻意淡化了时代的背景,因为战争、复仇是人类命运永恒不变的经典母题,换个国家、换个种族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除了对战争的反思,《纪念碑》同时还讨论了另外一个经典命题:宽恕。梅加从电刑椅上救下斯科特,并不是原谅他的罪恶,而是自己充当上帝开始亲自审判。开始斯科特对所谓的宽恕不屑一顾,他认为自己的罪行既不能让死人复活又不能让自己变成好人,可是当梅加对他的照顾让他的人性开始复苏之后,他意识到自己残忍的行为所造成的伤害,他跪在梅加脚下乞求原谅。而这时,这场试验的导演梅加却再也忍不住悲愤差点用铁锨杀了他。这样一正一反的对比就形成了巨大的戏剧张力,我们是该同情自省的罪犯,还是该谴责复仇的母亲?

  如果是一般的复仇主题戏剧,通过梅加的手杀死斯科特即可作为故事的结尾。可是《纪念碑》并没有这样,而是让斯科特再次死而复生,让梅加从极端狂怒中清醒过来,她原谅了这个杀害自己女儿的罪人,这是远比复仇要艰难的选择。而正是这种选择让整部戏产生了一种真正的崇高感。

  两个人的戏剧很难写,可是《纪念碑》在两个小时内并不让人觉得拖沓冗长,相反它一直在制造强烈的戏剧情境并让观众沉浸其中。一方面得益于演员精湛的演绎,一方面在于其将深刻反思融入日常化的台词,不故作高深又能让人体会到背后的寓意。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