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井胡同》谢幕 编辑遗孀:这个演出来得太迟

2013年09月29日 09:37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我们这部戏在炎热的8月开始排练,就是为了纪念去年8月去世的编剧李龙云……”昨晚,22时15分,北京人艺重排大戏《小井胡同》谢幕,导演杨立新颇为动情地说。这场演出对于编剧李龙云有些迟了,但对于台下的观众,这出戏仍然像20多年前那样闪着光芒,那条“胡同”依然能让他们又笑又哭。

  《小井胡同》创作于1981年,首演于1985年,1993年曾经复排,被誉为“解放后的《茶馆》”。剧中以老北京的一条胡同为背景,时间跨度从新中国成立前后、“大跃进”、“文革”到“文革”结束,通过讲述胡同里老百姓30年的生活,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迁。虽然没有了当年的大导演刁光覃,没有了老演员林连昆、谭宗尧,但濮存昕、何冰、岳秀清、龚丽君等中年演员,率领着一大批年轻人依然让这条胡同在舞台上“活”了过来,一个个人物都有血有肉地在舞台上生活着、呼吸着,每一个细节都真实而生动。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观众不像是在看戏,更像是旁观者,看着台上那群人怎么生活,随着他们的命运时而欢笑,时而静默,时而流泪,时而鼓掌叫好。

  濮存昕说:“我们是在舞台上扎根、生活,而不是在演戏。”这一点从他自己的身上就能看出来。台下的观众也许看不大清楚,濮存昕在剧中饰演的乐天派老好人刘家祥的眉毛是斜八字,这可是他特意为这个角色设计的,“刘家祥这个人好打哈哈,总把苦日子当好日子过。眉毛这么一弄,整个人看上去就有喜感了。”认真的濮存昕把每一处细节都当作塑造人物的重要一步。第一幕正值冬天,刘家祥的裤子是用两根布条扎着裤管,防止冷风蹿进去;道具师发的新棉鞋也被濮存昕“做旧”得棉花都露出来了。濮存昕说,用布条扎裤管是他小时候看到的情景,刘家祥也不可能在台上穿着新鞋。其实,即使坐在第一排的观众也看不见刘家祥穿的是什么鞋,但濮存昕依然觉得这很重要。

  《小井胡同》是杨立新在北京人艺独立执导的第一部大戏,当演员时就对自己要求甚高的他,在导演的位置上更是将他一贯追求的考据精神发挥到极致。在排练时,杨立新手把手,掰开了揉碎了地给演员说戏,督促他们去理解大的时代背景和具体的历史事件,包括一句俗语、一条街道。正是因为他的这番努力,《小井胡同》呈现出丰富、真实的肌理:演员举手投足都有凭有据,能让观众感觉到角色的温度;而一句句亲热诚恳、有腔有调的地道北京话,让人不由得回忆起老北京;远离“大跃进”、“文革”的80后、90后演员,对于这些特殊的历史时期毫无隔阂,似乎他们真的经历过这一切。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有不少台词都是地道的北京话,还有一些名词因为时代的变迁已经消失,比如认头、取灯儿、界壁儿、猴顶灯、蛤蟆夯、蒙事行等等。为此,剧组特意在节目册的封底对这些老北京话进行了注释。剧院如此注重细节,也让不少观众颇为感动。观众邱先生说,这些小小的注释也许做起来并不难,但能看出剧组对观众的态度,“只有这样的剧组才能做出这样认真的好戏”。

  编剧遗孀说

  “这个演出来得太迟了”

  昨天,北京人艺特别邀请《小井胡同》编剧李龙云的遗孀王新民观看首演。演出开始前,坐在贵宾室的她,看着《小井胡同》节目册颇为苍凉的封面,心情也是一样的苍凉。“这个演出来得太迟了,他没有看到这一天。”王新民的声音有些哽咽。

  她回忆说,《小井胡同》是李龙云在南京大学跟随陈白尘先生读研究生时所创作的毕业作品。那时,李龙云为了写这部戏,很少去上课,有时在图书馆写,有时在操场上写。王新民说,生长在北京南城的李龙云对《小井胡同》中的南城胡同和胡同里的人再熟悉不过,刘家祥、小媳妇儿这些剧中人早就活在他心里了。

  因为各种原因,《小井胡同》已有20年没有演出过,这一直是李龙云生前的痛苦和遗憾。尽管如此,但他对自己的作品一直很有信心。“他总是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作品,《小井胡同》也不完美,但它是有生命力的,这就是我的传世之作。”王新民说。

  《小井胡同》是李龙云最为珍爱的作品,曾由他自己改编为电视剧,但他本人对电视剧本并不满意,总觉得自己的意思经过剪辑,被改变了许多。王新民透露,李龙云生前还在酝酿创作一部百万字的小说《小井胡同》,但因为罹患癌症,小说并没有完成。

  题外话

  “人艺不会只顾票房放弃培养年轻人”

  《小井胡同》可以说是人艺实力派演员的一次展示,云集了濮存昕、何冰、岳秀清等有名气的剧院“台柱子”。为了更好地培养年轻演员,跟随老演员学习人艺的演剧传统和演剧风格,剧组同时设立B制演员。这原本是人艺排戏中的传统,但没承想却遭遇了一番质疑。

  网友“芥菜是一棵菜”在微博上说:“《茶馆》里唐铁嘴说,‘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这次的《小井胡同》给人的感觉是:这一次,谁赶上A谁赶上B,都得碰运气。”也有网友说,在台湾看演出都会在节目单上标明每场的演员名单,而在人艺却像买彩票一样,中不中奖都得到开演才知道。

  对于观众的抱怨,人艺副院长崔宁回应说,以往人艺许多作品实行AB制演出时,票房都会告诉观众哪场是A制,哪场是B制。但这次《小井胡同》剧组AB制演员并未完全分开,所以每场演员并不一定都是A制,也不一定都是B制。

  虽然知道濮存昕、何冰这样的名演员更受观众欢迎,但崔宁也希望观众能够更宽容一些,“北京人艺作品展现的是戏是角色,而不是某一个演员。北京人艺的未来也需要年轻演员扛鼎,《小井胡同》就担负着培养年轻演员的重要意义。”

  濮存昕听到观众们的质疑时感慨地说:“当年我们这一代演员接演《茶馆》时,几乎所有人都质疑我们,媒体的通栏标题写着‘人艺的旗帜还能打多久?’现在我们成了角儿,没想到年轻的一代又受到质疑!北京人艺是文学的剧院,而不只是商业的剧院,不会只顾票房而放弃培养年轻演员的责任。”(记者 牛春梅)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