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揭中尼交往秘闻:辛格困北京3年未能面见毛泽东(2)

2013年10月14日 10:54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中方对辛格的存在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在京的夏登峻每与妻子通信,都要经人转交,信件到手,往往历时两月有余。

  然而,1954年国庆期间,辛格流亡的消息依然不胫而走。

  那年“十一”,夏登峻等人陪同辛格,在天安门观礼。在金水桥前的观礼台上,一名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外国人一眼看到了夹在人群中的辛格。这名自称《印度时报》记者的男子,迅速上前打听辛格的来历。还没等他开口,辛格身边的工作人员已若无其事地挡在了他身前。即便如此,《印度时报》还是在第二天刊登了辛格在京的消息。

  冲突爆发

  在辛格滞留北京之时,20多名留在李家钰公馆的尼泊尔人,在成都过得悠闲自在。

  他们被分成数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中方人员负责,一边学习中文,一边教中方人员学尼泊尔语。很快,双方就能够进行基本日常交流了。

  不上课时,大家常常聚在一起闲聊。“听他们讲,尼泊尔人特别喜欢吃辣,四川人跟他们比差远了,他们连吃水果都要蘸辣椒。”高占庭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而且尼泊尔的骑兵和印度一样,是骑骆驼打仗的。”

  高占庭是尼泊尔士兵生活起居的直接管理者。他曾好几次带格隆去医院看牙,只说他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不会说普通话。偶尔,遇到一些留洋回国的医生,双方也会直接用英语交谈。但对于这些人的来历,识趣的医生从来不会过问。

  辛格出国考察的计划叫停后,夏登峻回了成都,此后,常在成都、北京两地之间奔波。

  1954年夏天,夏登峻、高占庭带着这些尼泊尔人,来到离成都不远的青城山避暑,住在天师洞道观的后院。

  那一个半月,是几年中双方最无忧无虑的日子,不用上课,不用学习,每天在山上玩耍、散心。山上很清静,游人很少,观里的道士也对他们敬而远之,不来打扰。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与位高年长的辛格、格隆不同,这些底层士兵多数只有20多岁,性情开朗。在一次尼泊尔传统节日到来时,士兵们提出,要请中方人员吃一顿尼式大餐。他们开了一张采购清单,“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尼泊尔语水平较高的夏登峻,对着字典查了又查,才翻译了出来,很多东西都得到中药铺去买。

  他至今记得,尼泊尔人炖红烧肉时放了槟榔、糖和咖喱。他第一次尝到槟榔,刚开始觉得很难吃,但是凉凉的,很值得回味。

  但是,浓烈的思乡情绪也开始蔓延,一些人开始对中方表示不满。负气、咒骂、摔盘子摔碗,时有发生。为了做好安抚工作,留苏老干部、时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长杜心源专门给中方工作人员作报告:“你们要理解这些人的心情,我在苏联的时候别说摔盘子摔碗,连吃饭的桌子都掀过。”

  “其实当时如果真的马上让他们回去,他们也有顾虑。”高占庭说,“毕竟,他们在尼泊尔的身份问题还没有解决,回去就得落个叛国罪,不是砍头就是坐牢。所以他们的心情也很复杂。”

  其实,他们回家的道路,正在铺就中。

  1951年,毛泽东指示外交部,努力与尼泊尔建立外交关系,但尼泊尔方面表示,由于其与印度关系更密切,尼中建交尚存在困难。在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写给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报告中也谈到,“印度俨然视尼泊尔为附属国。”

  1954 年 4 月,中印签订了《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印度承认中国在西藏的主权,取消了旧时在西藏的所有特权。中印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这年10月底,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中国,期间与中国讨论了中尼建交的问题。中尼建交道路上的最大障碍,由此扫除了。

  而这一切,辛格和他的士兵并不清楚。中印的接近,让一向反印的辛格感觉自己被抛弃了。将近三年的时间里,他始终没能得到面见毛泽东的机会。尼赫鲁访华期间,本就情绪不稳的他有一次骤然爆发,和中方人员大吵了一架。

  归国

  1955年3月,与印度关系密切的特里布汶国王去世,继位的马亨德拉与其父不论个性还是处事方式都有很大不同,他不甘心只做一个统而不治的君主。

  4月,万隆会议召开,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与尼泊尔代表团进行了接触。两国建交的步伐加快了。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辛格和他的士兵都被赦免,获准以革命者的身份回国。

  5月,辛格从北京回到成都。收拾好行装后,夏登峻等几名中方人员陪同辛格,乘坐两辆苏联吉普嘎斯69,踏上了归国之路。

  数日后,包括将军格隆在内的其余26人,由高占庭带队,乘两辆军用卡车,向西藏进发。离开前,这些在中国生活了三年有余的尼泊尔人,没能带走一本中共党章。除衣物、毛毯等随身物品外,只有个别士兵带走了几份《人民日报》。

  彼时,西藏和平解放才4年,人民币无法流通。进藏前,他们专门在四川甘孜的德格县停留,用钞票兑换了银元,驮满了几匹骡子。“那时候东西还挺贵,在拉萨吃一碗面要半块大洋,没钱找,只能找给你一双羊毛袜子或者二三十颗花生。”夏登峻说。

  尽管条件艰苦,但沿途景色奇绝。车行山颠时的腾云驾雾之感、林芝遍山的烂漫野花、云母矿上光滑如镜的地面、极其罕见的金丝野牦牛……都让从未入藏的工作人员大开眼界。几十年后,夏登峻对喜马拉雅山脚下不知名字的一方湖水仍记忆犹新:湖面很大很静,雪山倒映在湖里,碧蓝的水面上全是雪白的天鹅。

  历时一月有余,辛格一行终于到达拉萨。因为地势平坦,夏登峻隔着老远便望见了布达拉宫的金顶,“一片金碧辉煌”。

  从拉萨开始,当地派出一支100多人的队伍,接手了辛格的护送工作。此后的路,汽车无法通行,只能骑马。加上运送行李的骡马队,一支300多人的庞大护送队伍浩荡而行。

  在最后共处的日子里,辛格多次感谢3年多来中方对自己的保护、照顾,并邀请夏登峻等人日后到尼泊尔访问。

  在中尼边境的若素瓦山口,夏登峻穿着军绿色的皮大衣、黑色狗皮长靴,戴着摔破之后用橡皮膏粘合的眼镜,与界碑合影一张。

  辛格出境时,夏登峻从望远镜里居高临下地看到,若素瓦山口对面,有一支百人左右的欢迎队伍和一个十几人的乐队,印度派驻在中尼边境的军官也在其中。他们身后的红色条幅上,用尼文、中文、英文写着:欢迎辛格医生回到尼泊尔。

  在夏登峻的日记上,那一天是1955年9月4日。此前的8月1日,中国和尼泊尔正式建交。

  “毛主义”当政

  两年后,回归尼泊尔的辛格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组建了民主联合党(United Democratic Party),并在1957年7月当选为尼泊尔总理。

  8月3日的《参考消息》,摘登了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对辛格的报道,题为《美报谈尼泊尔新首相(总理)辛格对中印的态度》。文中写道:“辛格博士自从1955年9月回到尼泊尔以来,就一直表明自己越来越对印度友好……尽管辛格博士最近表示了亲印立场,并且矢口否认他是一个共产党人,但是批评他的人仍然把他看作至少是一个(共产党的)同路人。”

  然而,辛格的总理之路并没有走得太远,仅数月之后(一说4个月,一说8个月),他便无奈下台。

  分别之后,夏登峻、高占庭等人与27名尼泊尔人再未有过任何联系。但他们一直对尼泊尔的情况格外关心。

  1996年,尼泊尔共产党中的激进派宣布退出议会斗争,成立尼共(毛主义),开展“人民战争”,并于2008年4月,取得220个制宪会议席位,成为尼泊尔的执政党。★

  (实习生张荔雯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