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失传千年“浮雕”汉绣技术武汉“复活”

2013年10月14日 16: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武汉10月14日电 (记者 曹旭峰)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掐丝珐琅凤耳豆为原图,用失传千年的“浮雕”汉绣技术绣制的“浮雕”绣品,14日在武汉汉绣基地昙华林肖兰工作室完成。

  记者看到,该“浮雕”汉绣绣品清雍正掐丝珐琅凤耳豆,尺寸为50X50厘米,绣品上有覆盏式的盖,盖顶唇口呈圆盘式钮,器身呈球状器腹,器身侧镶浮雕式镀金凤首衔环耳,环饰为掐丝云纹,整个绣品呈现出立体感。

  绣品作者武汉汉绣艺术家陈亚红介绍,清雍正掐丝珐琅凤耳豆原图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友人提供,并应台北友人之约而绣。为了逼真表现掐丝珐琅凤耳豆真实原貌,她和其它汉绣艺术家对失传千年的“浮雕”汉绣技术进行了反复探索和试验,耗时半年终于完成整件“浮雕”绣品。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刺绣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湖北汉绣大师杨小婷认为,汉绣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地刺绣,流行于武汉、荆沙、洪湖等地。汉绣图案因追求“枝上生花,花上生叶”的艺术效果,与苏绣、湘绣等被列为中国十大名绣。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汉绣的许多技术失传了,其中就包括古老的‘浮雕’汉绣技术。此次用‘浮雕’技术绣制的掐丝珐琅凤耳豆,不仅复活了失传千年的技术,对于探索恢复汉绣其它失传技术,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杨小婷说。

  豆是中国先秦时期的食器和礼器,源于新石器时代,流行春秋战国时期,与楚地汉绣兴盛于同时代。(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