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洪耀弹线”展亮相北京画院美术馆 灵感来自弹棉花

2013年11月23日 07: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洪耀弹线”展亮相北京画院美术馆灵感来自弹棉花
应妮 摄
应妮 摄

  中新网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 应妮)“洪耀弹线——2013北京台北展”22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美术评论家贾方舟、孙振华、鲁虹等出席了开幕现场。

  洪耀早在1977年就尝试使用弹线作画,把鲁班的墨斗手工弹线从几千年的远古转化为当代的艺术语言,形成他作品中特有的艺术符号,是装置、行为和绘画的结合。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由线发展出笔法,发展出勾线的18种画法即所谓“十八描”。中国传统绘画用笔讲究,要求苛严,是出于同宗同源的书法的介入。

  现年74岁的洪耀在自述中说,祖父是开棺材铺的,我从小就喜欢看木工师傅用墨斗弹线、锯木板。难忘儿时的“弹棉花机”,它弹出单调重复而又雄壮整齐的旋律,穿越了时空,连接着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我幻想的泉。对自己的作品他坦言:“我不断地以‘解构’、‘建构’寻求第三种声音的结果,事实上是在避免有个人风格的形成。我不但解构别人,也解构自己,唯有如此,创作能量才能持续涌进。”

  评论家认为,洪耀弹线系列作品首先是对中国艺术史上作为美学概念的“线”进行质疑、反思和革新,他将来自中国古代建筑和木工工艺的“弹线”作为一种艺术反叛的工具和手段,让这种工具化的、非手工绘制的弹线,与其它水墨因素,如墨、宣纸之间形成强烈的张力关系;同时还将它作为一种油画语言;作为一种观念、装置的语言……洪耀将弹线引入到艺术以后,那种强有力的,具有破坏性的弹线,打乱了传统水墨的秩序,推动了传统水墨艺术的现代转化;丰富了油画语言和表现能力;丰富了当代艺术的表现方式。

  洪耀弹线系列作品由于中国工艺传统的引入,使他的作品具有了一种来自中国工匠、来自中国民间的气息。这种工具性的线在绘画上的运用,使他的作品带有一种强悍、硬朗、冷峻、甚至暴力的特点,它传达出一种关于改变的强烈信号和联想。

  贾方舟在评论洪耀的“弹线”作品时说:“弹线不同于用笔画出的线,正在于‘弹’这一特殊方法。用毛笔画线,或钉头鼠尾,或一波三折,或力透纸背,完全是毛笔这一特定工具和相应的用笔技巧所决定的。而弹线的最大魅力在于,它在弹出一条主线的同时,其两侧会“喷射”出许多不规则的短线,“飞溅”出许多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点。因此,洪耀的“弹线”既不同于用笔画出的线,也不同于波洛克用颜料桶滴洒出的线,这条弹线由于在弹射的过程中产生的速度和力度,落在纸面或布面上的效果是丰富的、独特的和无可替代的。”

  美术评论家陈孝信认为,“弹线”观念艺术创作既是对悠久传统的一种缅怀,或曰祭奠,也是对传统“线描”(如“十八描”)的一次成功突破,堪称是“第十九描”。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本月27日。(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