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艺术家周氏兄弟:感觉主义让人从平庸变到天才

2013年11月23日 17: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11月23日电(宋宇晟) 哲学家周国平与艺术家周氏兄弟20日做客腾讯书院,以“当代艺术和感觉主义”为题,展开对谈。谈及感觉主义,周氏兄弟说:“感觉主义给人提供了艺术上很多巨大的可能性,可以说是从没有到有的这种可能性,从一个平庸到天才这种可能性。”

  对于中国国内的大多数人来说,“周氏兄弟”这四个字可能并不熟悉。然而,在世界上,“周氏兄弟(Zhou Brothers)”却意味着世界前沿的艺术、抽象的画风以及天价的画作。

  精神贵族:我们的梦从中国开始,不小心把梦做大就到了美国

  周氏兄弟到今年出国已近30年,也早已成为世界知名的美籍华人艺术家,但当二人上台向大家打招呼的时候,台下的所有人仍然能够听得出那浓浓的乡音。

  “画家周氏兄弟——山作与大荒,奇相也:他们肤色黧黑,目光如炬,头顶微秃,髯发飘逸。再细看去,山作内敛沉静,大荒孤傲狂放。他们身材不高,但矫健,平素身着黑衣,有如来自深山老林的武林怪杰。”这是2006年诗人北岛笔下的周氏兄弟。

  时隔近7年,周氏兄弟仍是如此装束,但今天看来让人想起的并非“武林怪杰”,似乎更像是一对玩摇滚的兄弟。

  对于成功之前的日子,兄弟二人似乎更愿意给大家展示的是当年自己独特的梦想,而不是同时代大多数人都经历着的“插队”“下乡”。“我想时光过得真快,转眼我们出国已经快30年了。我们当时出生在广西一个小县城,家里算是书香门第。年轻时,我们总是充满了一种幻想,就是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理想实现不了的话,可能在艺术中实现,这个梦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哥哥山作如是回忆到。

  1973年,当时21岁的哥哥山作与16岁的大荒首次合作作画,作品是一幅油画,名字叫《海浪》。山作说:“我们生活在广西,都没有见过大海,这个海浪是我们想像中的大海,好像两个人在划着一个船,前面就是一种朦胧的希望,现在看来好像是我们的自画像,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于是,在一个艺术几乎没有发展的年代,周氏兄弟的艺术之梦逐渐萌芽。在周国平看来,似乎“少年时代那种苦难、迷茫、没有出路”成为了周氏兄弟日后成功的源头。

  在经历了上海求学、漫游中国之后,周氏兄弟的画风渐渐偏离了早期的写实主义,画作也逐渐被当时国内画坛的大家所认可。1985年兄弟俩在北京办画展的时候,得到了刘海粟的题词——“环伟博达,开创一代新风”。

  1986年,周氏兄弟来到美国。当时两人兜里只揣着30美元,还随身携带了50幅画。而仅仅3年后,周氏兄弟已经在美国出了书,并以“感觉主义”在西方为人所知。

  周氏山作说:"当时拿着30美金,开始在美国艺术圈里出现。那个时候需要的就是自信。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精神贵族,因为内心非常富有,相信智慧可以创造一切。”

  艺术家:看不懂抽象绘画不是问题

  如今的周氏兄弟已经成了艺术大家,其画作也名列全球在世艺术家销售金额排行榜的前10位。而作为抽象派前卫艺术家,周氏兄弟的作品对于常人来说,似乎并不好理解。

  周国平就提出:“可能很多普通人面对抽象绘画的时候,经常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就是画的什么?我看不懂。不知道有没有人站在你们的画前面问过这样的问题,说他看不懂?”

  周氏大荒表示,看不懂抽象绘画并不是问题,对于艺术的欣赏更在于一种审美习惯。“在西方国家,这种问题很少提出来。观众不会说看不懂,可能说喜欢不喜欢。但是在中国,对于现代绘画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观众习惯了国画的审美方式和欣赏习惯。一泼墨下去,不管你懂不懂,他知道是水墨,那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周国平也坦言,自己在毕加索的传记中读到,曾经有人向毕加索问过这样的问题,说你的画我看不懂。毕加索就问他,难道你是需要看懂吗?对于一幅画你是要看懂吗?

  而在周国平看来,对于艺术,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去看待。他说:“我想这样的情况实际上不是你懂不懂的问题。就好像面对大海、面对高山,你看懂了吗?你对着大海是会产生一种心情、一种感觉的,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就行了,就是大自然伟大的视觉。”

  “感觉主义”者:感觉就是自由神

  当下的“感觉主义”似乎在各个圈子都是一个挺“时尚”的词语,从心理学到历史学不一而足。然而在绘画圈,周氏兄弟的画作似乎是“感觉主义”的一个源头。

  谈及感觉主义,周氏大荒说:“80年代在国内的时候,我们就写过几句话:感觉是自由神,感觉什么都是,感觉什么都不是。”

  什么是感觉主义?周氏大荒这样形容,“感觉主义是在一个林荫深处漫步;是在一片希望的废墟里面找到你要什么;是在山谷丛林里面听到雨声。感觉主义给你提供了艺术上很多巨大的可能性,可以说从没有到有的这种可能性,从一个平庸到天才这种可能性。”

  在他看来,艺术就是人的个性,要通过人的艺术形式体现出来,而这种表现的源头正是人的“感觉”。“这样的话,你能不能够把你的情感,比如焦虑等等,把你这种很固执的东西通过线条体现在你的画面里面呢?要是这样的话,那就会有一种冲击力。”

  而在周氏山作看来,在人类艺术的发展史上,只有原始艺术似乎更接近这种现代的“感觉主义”。“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创造留下来的东西,不是太成熟,很单纯,就是很简单、很粗犷,但是非常有神秘感。现在回头,从儿童的绘画想到人类童年留下来的这些原始艺术,都有这个特征,但是偏偏这样的东西跟现代艺术的追求是非常相通的。”

  从这些对“感觉主义”的解读中,我们似乎能隐隐地感觉到,周氏兄弟的“感觉主义”既有对东方壁画原始艺术的继承,也有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

  就如同北岛曾在文章中写到的那样:西方现代艺术往往是到“异国他乡”的“原始文化”中寻找“灵感”,而周氏兄弟则是从“异国他乡”出发,把中国写意画的精髓和古老壁画的原始符号带入西方的现代艺术中。

  2011年,周氏兄弟受美国总统奥巴马之邀,专门创作的《八位美国总统和中国长城》油画,被奥巴马总统作为国礼赠送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

  伴着浓重的广西乡音,周氏兄弟似乎正在完成一个轮回:从东方到西方,再从西方回到东方。只是在这个轮回之中,周氏兄弟在实现艺术梦想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感觉主义”与东西方艺术、思想的融合。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