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劣质音乐剧逼得演员想换脸 业内人士:难留精品

2013年11月28日 09:19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音乐剧《罗阳》近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演。尽管参演该剧的多数演员都是该校师生,但其艺术水准却远超当下一些粗制滥造的剧目。

  悲伤的音乐响起,十几名舞者开始了一段群舞,他们身穿孝服,头戴孝帽,试图用肢体来表达悲痛之情,谁知由于舞蹈动作用力过猛,三个演员的孝帽齐刷刷地甩了出去——这是前不久一部本土原创音乐剧演出现场发生的一幕。面对这个可笑的失误场面,观众席中有人抛下一句话:质量这么粗糙的音乐剧,也好意思演给观众看吗?

  烧! 一出剧能花数千万元

  临近岁末,北京的音乐剧演出市场再次掀起热潮,除了《芝加哥》《热辣百老汇》《妈妈咪呀!》等百老汇经典剧目外,本土原创音乐剧的发展势头尤为强劲,《骆驼祥子》《简·爱》《断桥》《罗阳》《曹雪芹》等作品轮番上演。粗略统计一下,仅11月和12月,北京共上演十多部音乐剧,其中一多半都是本土原创作品。

  自2003年音乐人三宝推出了音乐剧《金沙》之后,本土原创音乐剧的探索之路便由此展开。近年来,演艺市场不乏投资在数千万元的音乐剧作品,甚至还有音乐剧的投资规模高达上亿元。虽然市场看上去挺红火,但只有圈内人才知道其中的隐情。“一窝蜂上马,一溜烟儿消失!”一位音乐剧制作人说,本土原创音乐剧目前呈现出一种虚假繁荣的态势,不少音乐剧演一场亏一场,这也是造成很多作品演出两三场便草草结束的原因,难以留下精品。

  对此,音乐剧制作人、娱乐产业专家文硕有一句犀利的评价:“一线城市因为烧钱过多,正在成为音乐剧的火葬场。”他直言,“音乐剧可以大制作,但适合中国国情的,更多的应该是中小制作。该花的钱一分钱不少,不该花的一分钱不花。以烧钱来虚张声势,是愚蠢的非商业行为。”

  赶! 十来天赶出一台戏

  虽然一些本土原创音乐剧花钱不少,但艺术质量可不敢恭维。

  “实在是不好看,我都不好意思演,恨不能换一张脸,换一个名字再上台。”提起自己参演过的一部音乐剧,有演员私下直倒苦水。据其透露,这部剧直到演出前十天才交出音乐,接下来就得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表演、音乐、舞美等各个环节的合成。其实,像这样“赶”出来的音乐剧不在少数。去年上演的某部京味儿题材音乐剧,直到演出前几天,舞台合成还有很多关键环节没有理顺,急得出品方负责人满嘴起泡。

  “百老汇音乐剧的制作周期一般是五年至七年,这其中前期的策划立项、市场调研时间很长,大概有四五年,剩下两年用于制作。相比而言,我们国内制作一部音乐剧多数只用三四个月,这期间,作曲家甚至都不会到排练场,等交出了成稿之后,发现有很多问题,但修改已经来不及了。”音乐剧制作人许锋说。

  本土音乐剧不仅制作急,运营也很急。百老汇著名的音乐剧《狮子王》,在全球演出了15年,收入丰厚;可是国内的本土音乐剧,却往往指望演出几场收回成本就叫停,至今没能形成长期演出的经典剧目。

  如此运营上的误区,令文硕很感慨,“对音乐剧产业而言,盈利模式决定一切。一部哪怕投资不到100万元的音乐剧,如果找到扎实的盈利模式,其投资回报可能是数千倍,甚至数万倍。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剧行业是一个商业设计行业,从创作开始,如果没有商业性与卖相,这样的音乐剧,仅仅是半成品,甚至是废品。”

  凑! 组装拼接难出精品

  前不久,原创音乐剧《大梦神猴》在京亮相。该剧制作人托尼·史迪麦克在百老汇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但提起在中国制作音乐剧,这位金牌制作人也顾虑重重:“中国有很多可用的素材等待开发,但是在中国做音乐剧很难。难的不是缺少有才华的艺术家,而是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的音乐剧制作人。”

  许锋观看了《大梦神猴》的首轮演出,有一个场景令他印象深刻:剧中演员走到观众席,和佯装观众的一位舞者跳了段活力四射的舞蹈,音乐停住的那一刻,灯光瞬时熄灭,两人消失在黑暗中。“音乐剧讲究点的设计,追求精准化,比如一个演员完成一个动作,音乐需要几拍,定格需要几秒,都掐得很准。国内音乐剧根本做不到这一点。”许锋感慨地说。

  在许锋看来,国外音乐剧通行的制作人中心制非常重要,一个制作人,统率一个创作班底,大家依照规范的音乐剧制作流程,协同作战。相比之下,本土音乐剧创作的弊端显而易见,没有完整的生产线,剧本、作曲、舞美,各个环节彼此分割,各自为战,到最后组装拼接在一起,几乎没有修改、磨合的时间。许锋指出:“音乐剧其实是高精尖技术产品,各个环节如果在创作时割裂,从一开始可能就注定了不会有较高的艺术品质。”

  对此,致力于音乐剧研究的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慕羽也深有同感:“杰出的音乐剧大多都具有好故事,而如何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需要制作各个环节的有效聚合。百老汇音乐剧的盈利是建立在非盈利的工作坊制度之上的,有一句行业术语——音乐剧不是创作出来的,而是修改出来的。”(本报记者 李红艳)

  名词解释

  音乐剧

  音乐剧的英语为Musical theater,简称Musicals,早期译称为歌舞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

  2002年,《悲惨世界》在上海大剧院连演21场,开启了西方音乐剧在中国的破冰之旅。自2003年开始,国内原创音乐剧开始了探索之旅。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