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马未都:中国人不读书的习惯是被家长老师逼的

2013年11月29日 09:4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近日,在“第六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馆长马未都谈起了阅读问题。

  这位收藏界的“大拿”痛心于国人的不爱读书。

  “我前两天坐高铁,在车里溜达了一下,想看看有多少人读书。真不幸,我那车厢里就我自己拿一本杂志,剩下的人拿的不是手机就是iPad。那大家是不是拿着iPad看书呢,我过去一看,基本上都在那儿‘切西瓜’。”

  马未都认为,虽然他看的是一个局部,但是足以说明我们的问题。

  中国人为什么不爱读书呢?这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语出惊人:关键是“习惯”,而且是被“家长和老师逼的没有了这个习惯”。

  “你看外国人带着孩子去买书,4~6岁的孩子,一进书店自己挑,喜欢哪本买哪本。”而中国家长一定不是这样,“中国家长把孩子领到书店,这孩子捧了一摞书给家长先审查,家长就说这本太浅,那本没意思,都扔了。”

  马未都强调,在孩子的读书问题上,兴趣是第一位的,应该他喜欢哪个,你就让他看哪个,一旦他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你想剥夺他这个习惯都很难,慢慢他就知道哪本书有用了,他就去主动读。

  他很忧虑,如果我们养不成读书的习惯,而变成现在网络的快速浏览,快餐文化,“真的没什么希望了”。

  那应该怎么办?这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认为,在当今全社会价值取向混乱的状态下,一个家庭,一个个人,抵御这样的社会影响能力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我们今天就要强调教育,包括最传统的儒学教育。

  儒学教育中有很多精华,同时也有很多糟粕,马未都认为,我们需要去区分。而在他看来,古人把读书分成三个阶段的理论,是值得我们吸取的。

  第一个阶段,5岁到15岁,讲究的就是诵读,就是你把它背下来,不需要理解,“我们今天的大人为什么老期望让孩子理解呢?就是希望他早熟,如果你把四书五经全文背诵一遍的话,当你成人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经典对你的好处。”

  第二个阶段是15到25岁,相当于今天的中学到研究生毕业,这个阶段讲究的是学贯,要求学会贯通,横向联系。“你学数理化的时候,知道哲学对于数理化的指导作用,你学习哲学的时候,知道文学的表达,知道美学的表达,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阶段就是25到35岁,这10年讲究的是涉猎。“一定要看不是你专业的东西,专业的东西都没有用了,这时候一定是看非专业乃至超出你专业的东西。”(本报记者 李洁言)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