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红线女谢幕 粤剧传承面临难题

2013年12月09日 16: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广州12月9日电 (程景伟)红线女走了,粤剧怎么办?“一代宗师骑鹤去,红派艺术永留存”,这是广东粤剧院9日清早打出的一副对联,深情缅怀这位粤剧艺术大师的同时,也表明广东粤剧界对在当下传承粤剧的信念。

  红线女在粤港澳乃至海外华人聚居地区“戏迷”无数,拥有巨大影响力。她创造了红派艺术,开辟了粤剧表演的崭新时代,已故中国总理周恩来亲切地赞誉其为“南国红豆”。

  “深切怀念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老师”。9日的广东粤剧院十分寂静,空气中弥散着哀愁。这所红线女曾工作过的粤剧院8日晚率先对外发布了她去世的消息。而坐落于广州珠江新城的红线女艺术中心,9日来吊唁者络绎不绝,中国内地、港澳等地机构相继发来唁电。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粤剧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南方一大剧种。粤剧在海外流传甚广,有“有广东人的地方就有粤剧”之说;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广东粤剧院院长丁凡看来,在过去乃至未来很长的时间内,红线女在粤剧界的地位都是无可替代的,她的离去无疑是粤剧界的巨大损失。

  红线女的从艺历程,堪称粤剧创新的缩影。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粤剧舞台演出不景气,她四处奔走,重排旧剧,编演新戏,多次赴美国、加拿大、港澳等地演出、讲学,掀起“红线女热”。那时也正是粤剧发展的一个高峰。

  去世前8天,红线女还精神抖擞地站在广州粤剧团60周年志庆晚会舞台上,演唱其经典名曲《荔枝颂》,不料如今已成绝唱。红线女的人生谢幕,无疑带走了粤剧的一个辉煌时代;但粤剧的传承发展依然还在继续。

  丁凡对中新社记者说,红线女非常重视粤剧的发展与传承,近九十岁高龄依旧坚持在台上唱曲,并身体力行指导年轻人乃至小学生学唱粤曲、粤剧,这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直至去世前一天,红线女还在广州红线女艺术中心为来访的学生作指导,从咬字吐字到唱腔姿势,一一点评指正,亲身示范。

  事实上,沉淀着百年岭南传统文化精华的粤剧,也和很多传统剧种一样,面临着传承的难题,在当下流行音乐和网络信息爆炸时代的冲击下,年轻人越来越难静下心来听一曲曲调悠扬的传统粤剧;在广州的公园里,佛山祖庙的百年戏台下,听唱粤剧的人群老龄化明显。

  从业逾四十年的广州市粤剧团资深演员谢宝玲表示,粤剧不会倒,但现在确实面临着传承发展等诸多难题,要从小培养孩子对粤剧的兴趣,要让年轻粤剧演员感觉有“奔头”,这很重要。

  近年来,广东各级政府对粤剧重视有加,持续增加资金投入。广东一些中小学更将粤剧搬入了课堂。记者采访获悉,南方戏院、友谊戏院等广州多个传统上演粤剧的影剧院,上座率常年维持在八成左右。广东粤剧院新院还在日前“破台”(新戏园落成的一种仪式),首次举行了非正式演出。

  青年粤剧演员冼鉴棠表示,虽然眼下看戏的观众大多都在40岁以上,但很多年轻人对粤剧兴趣也很浓,粤剧艺术始终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作为梨园后辈,不但要继承发展粤剧艺术,更要接棒培育更多的新生力量。(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