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科幻作家刘慈欣讲“航天的意义”:这是生命本能

2013年12月11日 16:48 来源:东方今报 参与互动(0)

  “问航天事业的意义在哪儿,就如同问生物从海洋走上陆地的意义在哪儿。”在刘慈欣看来,这是生命的本能——不断向外扩张。

  “不要问具体有什么用,中国的科学和很多方面曾经的落后,就是因为干什么都要问有什么用。有些东西,是作为人的最根本的冲动,是不需要问有什么用的。”刘慈欣说。

  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在距离发射点外3公里的彝族小村子里,科幻作家刘慈欣和3000名游客一起,举着望远镜等待着。尽管隔着3公里,用肉眼根本看不清火箭,但他还是被升空时的壮丽场景惊呆了,这是和之前观看电影《地心引力》截然不同的感受,影院的3D特效、音响效果再好,也比不上现场的震撼。“玉兔号”行走月球被称为我国在月球探测上迈出的一大步。然而,刘慈欣觉得,这一步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大,反之,“差得还太远”。

  航天事业的确在走向大众

  作为一个钟情于宇宙的“硬科幻”作家,多年以前,刘慈欣也有过在山西省岢岚县观看小型火箭发射的经验。但这次“嫦娥三号”发射是他第一次观看正规的大型火箭发射,也是“离科幻和星空最近的一次”。

  让他想象不到的,是观看现场的氛围:卖烧烤的,卖模型的,打扑克的,围成一圈喝酒的……这使他真切地感到:“中国航天事业越来越从一个壁垒森严的地方,变得走向大众了。航天经济,也可能会走进社会。”

  3000人里的大多数是去看热闹的,像他这样的“铁杆粉丝”寥寥无几,同行的几位作家也表现出没多大兴趣。相似的场景曾出现在2012年山西省作协举办的一个研修班上,他在发言中“鼓吹”太空探测的重要性,结果在座的作家兴味索然,一位听课的作家下来甚至对他说:“文学嘛,操这份闲心干什么。”

  但令他欣慰的是,在现场遇到了不少小朋友;回去的飞机上,还有北京实验二小五年级一个班的学生同行。“相信他们中会有人长大后去月球旅游的,甚至成为月球居民。”回到山西后,他在博客里这样写道。

  只要没有载人,就谈不上高潮

  在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经典作品《2001,太空漫游》中,21世纪初的地球,近地空间的开发已经社会化和商业化,地球轨道上的太空城有飞向月球的定期航班飞船,还在月球建起了地下城。人类已经有能力组织向太阳系外围行星进行大规模载人航行,拥有由传统化学动力和核动力相结合的宇航推进系统。

  目前航天技术的发展水平,显然与科幻小说中对今天的预测相差甚远。2008年,阿瑟·克拉克去世,刘慈欣开玩笑地说:“克拉克可能是因对现实版200X的失望而驾鹤西去。”

  随着美、日、印和欧洲都加快了探月的步伐,不少人将2007年至今称为新的探月高潮期。同属月球探测“第二集团”的印度,也已经抢先一步,在11月5日发射了火星探测器。但刘慈欣觉得:“只要没有载人上月球、上火星,就谈不上什么高潮。”事实是,1969年阿波罗登月以后,再也没有宇航员登上过别的星球。

  载人航天停滞不前的原因,并非因为科技水平不够,而是投入太高,在太空开发产业化之前,所有这些投入只能得到很小的回报,效益无法量化。

  相比较而言,无人深空探测的花费要远远低于载人航天。“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分别投资14亿元和9亿元人民币;美国于2011年发射的好奇号火星车项目是最昂贵的火星探测项目,总投资也不过25亿美元。“就是这样,还有不少人在喋喋不休地发牢骚。”刘慈欣说。

  “等有一天,航天的钱值得花了,航天事业真的能够有经济的吸引力了,才有可能一步步做大。”刘慈欣说,“现在,国家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只能一步步走。”

  航天的意义,就像生物从海洋走上陆地的意义

  在印度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升空后,国内外批评人士便质疑道:一个贫困人口占世界1/3、许多人仍在饿肚子的“穷国”,为何仍要探测火星?

  刘慈欣则颇为认同印度官方发言人理直气壮地回应:“如果不敢怀有伟大梦想,那我们就只能做伐木人和提水工。”

  “回头看看,人类曾经真的想要走出摇篮吗?”刘慈欣说,上世纪中叶的太空探索热潮发生在冷战时期,是受强大的政治因素影响的,而人类其实从来都没有真心地把太空当做未来的家园。

  “问航天事业的意义在哪儿,就如同问生物从海洋走上陆地的意义在哪儿。”在他看来,这是生命的本能——不断向外扩张。“不要问具体有什么用,中国的科学和很多方面曾经的落后,就是因为干什么都要问有什么用。有些东西,是作为人的最根本的冲动,是不需要问有什么用的。”刘慈欣说。

  刘慈欣喜欢将航天事业与15世纪开始的大航海时代类比:都源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都需要为远航付出高额的代价,其意义都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但能开拓出更广阔的空间,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

【编辑:耿庆源】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