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王蒙谈传统文化:中庸之道是稳当的圆心

2013年12月17日 10:17 来源:成都日报 参与互动(0)

  15日做客成都金沙讲坛,和现场观众一起分享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感悟

  本期嘉宾

  王蒙,当代作家、学者。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著有《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是当代文坛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曾担任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副主席。曾经荣登“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开场白

  主持人:大家掌声很真诚,相信王老的讲座会让大家如坐春风。

  王蒙:中国近一两百年变化之快,超过很多地方。

  主持人:这是好事?

  王蒙:这是好事,但也来问题。

  主持人:您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王蒙:最大问题就是,有时不能客观地看待过去,或者美化它,也有很多理由丑化它,厌恶它,厌恶了半天还是摆脱不了它。

  主持人:就像您讲的,中国发展很快,您觉得古人跟当下的中国人差别大吗?尤其是精神气质上,比方说,春秋战国时期跟现在?

  王蒙:精神气质上一脉相承,但从另一方面说,又变得认不得自己了。

  主持人:自己不认得自己,或者找不到自己家门,问题就严重了。今天请王老帮我们找到这个钥匙。

  实录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特点,按独出心裁的简单说法,叫“中华三泛”,一是泛道德论,简称泛善论,一是泛整体论,简称泛统一论,还有一个泛机变论,简称泛化论。我今天主要从第一方面谈谈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探讨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什么要讲这个?因为随着改革开放,国家迅速发展,民族自尊心增强,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兴趣越来越大,这和五四时期大家痛斥传统文化完全不同。但这个传统文化在每个人心目中并不一样,有的是讲孔孟之道,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思想;有的讲阴阳五行,认为传统文化就是易经之类。各人说法都不太一样。

  中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和目前在世界上处于强势地位的基督教文化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究竟何在?这没有一个统一说法。我听赵启正说过,他和几个学者一起出国,外国人问,你们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请您给我们讲一讲,为什么它博大精深,怎么个博大精深法?有个最有权威的学者说,没法讲。为什么没法讲?又博又大又精又深。简单的可以讲,既然博大精深了,无法讲。

  听他说了这个以后,我一直不自量力地思考和探讨这个问题,不能说博大精深就是好得不得了,我们还是要从这里面找特点。具体的特点容易找,比如服装,比如中医和西医。但作为整个文化来说,我想尝试做一个探讨。我也没有长期研究,只能是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中华道德的根据与特点

  第一是泛道德论。中华文化最主张道德善,认为一切都决定于道德水准。首先我们认为统治合法性根据在于道德,天下唯有德者居之。这个话会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比如陈胜吴广说,帝王将相宁有种乎?谁有能耐你就上去,可是,用这个方法解释,不如说因为你的道德高尚,所以你是统治者。你讲有道德所以他成了统治者,在中国人看来这是最有说服力的。

  第二,道德的根据是哪里来呢?把道德哲学化,认为道德是从天和地来的。最主要的道德是什么?就是《周易》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中国人最早提出来的道德规范,而这个道德规范是从天地来的,是无可置疑的。孔子说,天什么都没有说,但它按照规律出现了春夏秋冬,而且有了动物、植物及万物的出现。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道德哲学化,是不可讨论的,是按照天地给的启示,谁要是有了这种崇高的道德,他就代表了天意,所以叫君权天授。

  第三,道德全世界都讲,但中华道德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重勤俭,拒绝纵欲与懒惰;重祖先,相对来说不重时尚。过去不管孔子也好,老庄也好,他们的理想道德不是在未来而是在往昔,孔子认为周公时候的道德最好,夜里就梦见周公了。庄子比孔子更夸张,他推崇上古的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否定黄帝,认为黄帝是靠力量统治。敬祖,敬昨天,有时候我们称为古道热肠。这是中国文化很有趣的一点,别的国家很少这个。

  还有就是重秩序与本分,这在孔子学说中很明显,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强调平等,君有君的道德,臣有臣的规范,同时臣也有臣的权力。这种理论在客观上也形成了对权力的文化监督与道德监督。

  我给大家推荐两本书,一是旅美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我们看到,在中国过去当一个皇帝非常麻烦,很多皇帝想做的事情做不成,为什么?臣子忠于皇帝,他们经常提出不同意见,比如你违反了祖制。明世宗在祭祀程序上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但就是实现不了,每次一提,下面就跪一片,不能这么做,因为太祖皇帝朱元璋时候就不是这样的。

  泛道德论已被老百姓代代相传

  中国传统文化是赞成泛道德论的,那皇帝本人成为道德模范了吗?很不好说。毛主席就说过,中国古代皇帝虽然讲仁义道德,实际上他是骗人,他没有做到。鲁迅说得更厉害,他在《狂人日记》里说,中国历史写满了仁义道德,而在仁义道德字里行间是两个字,吃人,因为经常发生血腥的权力斗争。鲁迅讲得很刺激。

  自古以来真正做到了仁义道德仁政的,只有两个皇帝,西汉的汉文帝和汉景帝,那个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全国太平,老百姓休养生息,日子过得舒服,上面从来不扰民。也有人把“文景之治”解释为老子无为而治的典范,所以,在泛道德论上,老庄和孔孟是一致的,汉文帝和汉景帝既是仁义道德也是无为而治。

  有人说,朝廷里并没有完全按照道德规范做事,可老百姓尤其是农村老百姓都相信这样一个道德论,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泛道德论已经被老百姓代代相传,我们今天如果忽视这样一个道德要求,是我们自己放弃了中国文化的精神资源。

  中庸之道:稳当的圆心

  泛道德论表现在政治上,表现在社会问题上,往往突出为中庸之道。远在西方成为现代国家之前,中国已经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大国在运行,我们没有多元制衡的理论,相反,我们有一元化政治理论,这是稳定的根基和保障。

  一元化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是不是就没有平衡了,是不是就没有变化了?有,中国的变化有很多,相互矛盾的事情很多,这往往表现在时间的纵轴上,就是中国老百姓,包括中国读书人总结出来的一个规律——30年河东,30年河西。

  按这种规律,如果在朝廷当差,你应该怎么做?适可而止,步履谨慎。你不要借着机会大搞私利,不要做得太过分,过犹不及,你过了或者不及都是不好的,所以提倡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也有很多讨论,有的人说中不是正中间,而是众的意思,庸的意思不是庸俗,庸是正常,不搞极端。庄子的口号不叫中庸,叫“道枢”,就是你变成道的枢纽,就是圆心,你在圆心,稳稳当当,这都是中庸之道。

  老作家丁玲作报告,毛主席说看一个人要看几十年。我当时20多岁,也觉得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要看那么长的时间?我现在这里也要做一个别出心裁的解释,主要就是因为30年河东,30年河西。所以看一个人要看32年,30年河东的时候表现还挺不错,河西的时候你可能变成了卖友求荣,吃谁的饭砸谁的锅。这种人,有32年就看出来了。

  讲泛善论,还要讲科学与法制

  林语堂先生没有讲中庸之道,他说中国道德喜欢一些偏于老年的优点,比如比较稳重,比较含蓄,不过激,也不感情化,遇到什么事,冷处理,他有定力,我们喜欢这样的人。相反我们不喜欢毛毛糙糙,突然拍桌子,打板凳,动不动把事情做得过分。我们不喜欢这个。

  在日常人和人的相处之中,我们非常注意人际关系。我们最讲究情义,信义。情义是什么意思?就是相互之间有一种良善的愿望。毛主席在延安整风的时候也讲过,与人为善。情义就是最大限度地与人为善,义当然很有用,互相提携,互相帮助,互相都要讲道义、信义。

  马克思回答女儿提问的话,我觉得中国人也特别能接受。他女儿问,你最欣赏的品德是什么?马克思说,目标始终如一。我原来怎么主张的我现在还是这么主张,一以贯之。然后又问,你最能原谅人的弱点是什么?马克思答,轻信。好人让坏人算计了,是可以原谅的。再问,你最不能原谅的人类的品性是什么?马克思答,卖友求荣。这跟咱们中国文化高度一致。

  为什么我们重情义,因为道德相对抽象,怎样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周围人对他的反映,所以我们对群众反映非常重视,我们推崇那些行事被最多的人所接受,又不给别人带来不良后果的人,但问题在于,这样的人不太注意辨真伪。比如《红楼梦》里的平儿,做事不突出自己,得理也让人,尽量做到各方面都摆平,比如王夫人丢了几瓶玫瑰露,平儿从中周旋,最后是宝玉声明是他偷的,从此谁也不许再提玫瑰露的事情了,把所有相关人等都搁平了。

  我看《红楼梦》的时候服得不得了,要有平儿这种人,我要让他当秘书长,因为很多单位都需要和谐,不出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过,虽说平儿处理事情很有魅力,可是缺少科学性,缺少司法公正,她不认真,不分真假,美言不善,善言不美。

  平儿处理这件事情,我们大家看了要鼓掌,但你要让一个德国人看,他会急得跺脚,你不能说是贾宝玉偷的!从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泛道德论是这么可爱,多么有吸引力,同时又有多少不足。所以我们今天讲传统文化,讲泛道德论,讲泛善论,还要讲一个是科学,一个是法制。我们说真善美,要有善,有美,而真,是不可含糊的。

  采访手记

  (2013年12月15日 成都)

  15日的演讲,现场座无虚席。年近八十的王蒙,兴致高昂,侃侃而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在演讲结束后,通过视频送上自己对王蒙讲述传统文化的评价:王蒙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套独特的感悟和表述方式,最大的特点是把哲学文学化,用文学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哲学感悟。被问及魏明伦的点评是否准确?王蒙一笑:差不多,哈哈!

  王蒙说,有很多别的国家过不去的关,我们过了,我们能变化,变来变去,又都在这个大的圈子里。中国文化能够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长期坚持下来、连接下来的文化,绝非偶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文化曾面临极大的危机,最突出的还是在鸦片战争以后,虽然过去也有很多问题,但没有像李鸿章说的那样,处于三千余年之大变局,所以才有五四运动,才有对中国文化严厉的反省,甚至激烈的批评。

  最后王蒙说,我们今天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是照搬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是认为五四运动方向是错的,恰恰由于五四运动,由于中国接受了大量从欧美来的外来文化影响,并使之本土化,和中国这块土地相结合,我们提出了现代化这样一个目标,而且邓小平同志提出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三个面向”,我们的文化才有今天。如果还是停留在男人梳着长辫子,女人裹着小脚的情形,现在谈弘扬中国文化也成了空谈。所以越谈弘扬传统文化,越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三个面向”。梅柏青/文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