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百年龙塘诗社:会员曾超40人 传承岭南诗词

2013年12月23日 09:06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广东岭南近现代建筑图集》佛山分册中记载,位于禅城区祖庙街道恩光居委文明里68号的龙塘诗社,是清末佛山砖木结构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龙塘诗社为两层仿西式风格拱圈前廊平面布局,硬山顶青砖木结构,是当时中西合璧建筑的结晶。龙塘诗社位于李众胜堂保济丸祖铺东侧,原址原为其制药总工厂,该厂20世纪初期由李众胜堂创始人李兆基创建。

  说起龙塘诗社,就不得不提到它与佛药瑰宝李众胜堂保济丸的一段“古”。龙塘诗社的建筑和庭院景观墙,与西面李众胜堂祖铺东外墙围合成中间庭院。在李兆基的大力支持下,原本位于朝市街(现普君北路舒步街附近)陆沈园内的石龙诗社迁往文明里,成为当时佛山文人雅士唱咏之所,并正式更名为龙塘诗社。如今,庭院角落里的四棵百年古龙眼树依然一派生机,成为龙塘诗社百年历史的见证者。

  本期建筑:文化教育类

  代表作:龙塘诗社

  曾上演“七十二家房客”

  祖庙大街,是佛山最早商业文明的聚集之地。随着祖庙、东华里片区的改造,这片土地上带有浓浓佛山文化印记的文保单位,又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而龙塘诗社,便是其中备受关注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两层仿西式风格的小白楼,拱圈前廊平面布局,硬山顶青砖木结构,透露着当初建造者的前卫设计理念。龙塘诗社两栋建筑呈“L”形,主楼走廊柱间为拱圈设计,雕饰着精美的灰塑图案。主楼与副楼交接处,为木刻雕花栏杆的木质楼梯。经过岁月的洗礼,散发着古朴的韵味。记者在现场看到,副楼的北侧有座门楼,是龙塘诗社庭院的入口。背面的景观墙上有着双面彩画,灰塑装饰,与砖木结构的小白楼相互辉映。

  据介绍,新中国成立后,龙塘诗社曾经作为干部休养所医护人员的居住地,之后也曾作为粮食局的职工宿舍。主楼、副楼都被分割成十多户人家,颇有“七十二家房客”的味道。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梁诗裕介绍,“龙塘诗社是修复得比较满意的文保单位,基本上恢复了原貌。”

  会员曾多达40多人

  如今,在东华里片区改造工程的推进下,龙塘诗社已经恢复到了最初的样子。庭院内四个角挺立着的四棵百年龙眼树,见证着这个岭南文化胜地的变迁。

  广东诗社始于元末明初的南园诗社,明清两代,广东诗社繁荣发展。佛山作为广佛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广东诗词界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文人雅士结社吟咏之外,民间自行开办诗社的现象也极为活跃。在清末年间,佛山的民间诗社就有20多个。

  龙塘诗社,是清代以来佛山最为重要的诗社之一。据佛山市博物馆宣传教育部张雪莲主任介绍,“龙塘诗社”结社于1915年,当时吴荃选被推为骚坛盟主,也是岭南诗词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吴荃选系出名门,是清代嘉庆年间官至福建按察使的吴荣光之侄孙,且个人在佛山文坛也颇有地位,因此极受诗友们的推崇。人数最多的时候,诗社的“会员”达到了40多人。

  “龙塘诗社的前身是‘石龙诗社’,最早应该是在朝市街的陆沈园内。”梁诗裕先生表示,石龙诗社成立时,吴家的经济实力仍然不错。据史料记载,光绪末年,吴荣光在佛山大树堂修建的“赐书楼”被风吹毁,吴荃选为保存先伯祖所藏御赐书籍和金石、书画等物,筑建了“陆沈园”。院内复建“赐书楼”,还有石龙塘、石龙池馆、木兰堂等。“石龙诗社也是因为石龙塘而得名的,搬到祖庙大街之后才更名为‘龙塘诗社’”。

  诗社与佛药经典有段古

  为何龙塘诗社会迁到祖庙大街这一商贾聚集之地呢?这其中,便要说到龙塘诗社与佛山中药经典——李众胜堂保济丸的不解之缘。李众胜堂的创始人李兆基原籍广东新会,他从一家小小的凉茶“路边摊”起家,到后来创立扬名东南亚的中药品牌,用如今的话来说,李兆基就是当时外来务工人员成功的典范。

  李兆基为人宽厚,常常免费派发凉茶给贫苦百姓,在当时具有很高的社会威望。在李众胜堂的生意渐入轨道之后,他在商铺附近扩建了一个花园。“当时正值欧洲文化传入中国,所以在建筑设计方面也是‘中西合璧’,说明李兆基还是很紧跟潮流的。”梁诗裕介绍,在了解到龙塘诗社遇到困境不得不停止活动时,李兆基主动邀请吴荃选将诗社迁到李众胜堂的“后花园”,并给予了一定的经济支持。

  一时间,龙塘诗社聚集了兴趣相投的各方雅士,诗歌、书画、歌咏、音韵等爱好者均聚集于此,这里成为当时佛山著名的文人聚集之地。李兆基既是药商,也爱好文辞,因此常常邀人雅聚。张雪莲称,就目前所见文献,有1919年李众胜堂邀集龙塘诗社众人端阳雅聚的记录,席间赋诗多首。1927年,李兆基以“众歌药妙宜兴土”联题征赋,省内众多爱国文人均应赋抒怀。

  “龙塘诗社和李众胜堂,曾经是佛山文商结合的典范。”梁诗裕介绍,龙塘诗社的诗友们常来李众胜堂后花园雅聚,所咏诗词歌赋随后由李众胜堂结集出版。“就和现在购物送礼品一样,购买一定的李众胜堂药品,即可附赠诗集,两者相互推动发展。”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也正是由于这段“文商”联手的历史,让那个不少人将李众胜堂制药总工场的旧址认为是“龙塘诗社”。“实际上他们是主邀宾从的关系,龙塘诗社与李众胜堂同属一个整体。”曾对李众胜堂历史有较深入研究的张雪莲对这段历史如此“澄清”。

  百年诗社

  传承岭南诗词  

  随着东华里片区旧城改造项目的启动,龙塘诗社也逐渐恢复了当初的样子。虽然由于战争等历史原因的影响,龙塘诗社的诗歌咏唱曾中断数十年,但如今它又渐渐地找回了原来的“角色”。

  在如今的龙塘诗社,昔日热闹的小白楼前的一块广场空地上,古人已被现代的诗词爱好者所代替。佛山和珠三角的文化爱好者常常在此聚会,市民也可以陶冶情操。据介绍,龙塘诗社修复完毕之后,佛山市作家协会曾连续在此举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诗词盛会,还上演过古琴演奏等文化节目。记者赵冬芹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