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善”字照亮现代人前行的路

2014年01月20日 15:19 来源:济南时报 参与互动(0)

  良法好立,技术的进步也很容易,但困顿的是,如何修复人心中“滑坡”的地方。解开这个“结”,就要靠“善”引领方向,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电视里、网络上在不断传递着回家的艰难,有人买到票后高兴到发癫,有热门线路车票被“秒杀”……“千万里,我一定要回到我的家”,家在中国人的眼中,有不可替代、不可估量的心理作用。2014年春运将有36亿人次“大迁徙”,足见家的分量和吸引力。只是,在回家的路上,比火车票更难得到的,是人“心”。

  在一个即将到来的以团圆和幸福为主题的重要节日面前,光明网昨日报道的一则新闻让人流泪:生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辽宁省绥中县82岁的韩老太却没人养了。虽然好心人把老人暂时安置到敬老院,“你们可真好,政府也好,管我吃管我住”,但她仍“执拗”地反复告诉别人:“我想回家过年”,“我想家啊!我还有8个孙辈,我想他们。”都说养儿防老,虽然儿女把她拒绝在家门外,但老人心里又开始牵挂孙辈,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善”,它是我们头顶的星空,也是照亮我们前行的灯光。

  养老院离老人的家并不远。但老人回家的路途之难、之险,远超春节期间这块广袤大地上的铁路调图。铁路调图还有完成的时候,还有实现的希望,但这短短的回家路,尽管有法律力量介入,目前依然笼罩在雾霾一般的谜中。让咫尺变天涯的是冷漠的“心”,本因血缘关系而应该流淌着温暖血液的“心”,生硬地关闭时,更让人感到绝望和无边的寒冷。

  子女拒绝接老人回家的原因,无非是一个“利”字在作祟。韩老太把房子给了儿子,三个女儿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就要中断赡养的义务。这种非要把亲情挂在秤杆上称出个轻重的举动,非常荒谬。都说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念恩情,不如这些动物的人,那又成了什么?韩老太的儿女听到老人的“抱怨”了吗,“过去,吃不上喝不上的,好赖我把他们伺候大了,还都供几天书念,给儿子们娶上媳妇儿……”老人的付出,成就了儿女们成长的昨天,没有昨天,哪来的今天和明天?可惜,这样的叩问,撞不开冰冷的心。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收入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韩老太的经历说明,有些时候、有些人迷失了自己,与我们的发展并不相称。物质的发达不代表一切。人的现代化不在于什么样的生活水平,也不在于他能使用什么的产品为生活服务,而在于他的内心在强大的物质冲击面前,还有“柔软”的部分吗。没有人伦教化中的“善”,一切都要归于零;无论是家庭内部还是之于家庭以外的他人,没有了“善”,所谓的成功也是一种失败。

  “常回家看看”写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人心所向,无论在法理上还是在社会道德的重建上,意义不用赘述。只是,事实让我们看到,在当下,良法好立,技术的进步也很容易,但令人困顿的是,如何修复人心中“滑坡”的地方。解不开这个“结”,社会上以各种“扶不起”为代表的“恶”还会潜滋暗长。

  “一个伟大的国度,一定也是一个道德的国度”,“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高速发展的列车正把我们带向远方,但要想不迷失方向,我们就要把这些“标志”立在路边,且要尽量醒目、再醒目。(邵显亭)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