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地坛庙会首次搬到台北 吸引上万台北市民

2014年02月09日 14:17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2月7日晚,北京地坛文化庙会台北之旅在台北花博公园拉开序幕,吸引了大批台北市民前来感受体验京味文化。特约摄影 张传东

  第29届北京地坛文化庙会2月6日傍晚刚刚在北京落幕,参与庙会的90多位摊商和演员即星夜赶往台北。2月7日傍晚,地坛庙会精华版与同样久负盛名的台北灯节首次联手亮相,开幕当天便令上万台北市民领略到带着浓郁京味儿的新春狂欢庆典。

  已连续举办23年的台北灯会固定于每年正月初七至正月十五举办,深受当地民众喜爱。今年,台北民众早早就获悉灯会请到了一位贵宾—已举办29年的北京地坛庙会组织了一次台北之旅。该活动由北京市文资办、北京市台办、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共同指导,北京地坛文化庙会台北之旅组委会、财团法人台北市会展产业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副书记金晖介绍:“从地坛庙会上精选出的30余个北京品牌以及近20场精彩演出,为台北带来浓浓的京味儿和年味儿。”

  财团法人台北市会展产业发展基金会董事长邱文祥则表示:“春节是华人最隆重的节日。台北灯会能与北京地坛庙会一起合作,可谓相得益彰。台北市民不用搭飞机,不用花大钱就能体验到不同以往的年节文化。”

  地坛庙会的台北之旅将与台北灯节一起,于2月16日落下帷幕。其间,两岸人士还将举办“文化传承与创意经济”研讨会。

  现场

  每个摊位前都围满了人

  2月7日近18时,台北花博公园争艳馆,北京、台北两地嘉宾共同敲锣,地坛庙会的台北之旅正式开始了。也就几分钟工夫,从小吃到年货,地坛庙会各个摊位跟前便人挤人,人挨人,围得水泄不通。

  “你们在庙会上玩儿这个?太酷了,我从来没见过。”台北市民吴小姐兴奋地接过高达1.2米的大风车,学着风车师傅的样子,伸开胳膊使劲儿抡起来。“哗啦啦啦”,25个小风轮响亮地欢唱,惹得周围游客争相拍照,都伸手也想体验一下。

  没见过的老北京手工艺还多着呢!旁边的北京红灯厂摊位上,红灯、宫灯、彩灯十余款传统花灯花花绿绿,是台北市民拍摄照片的最佳主角;面人彭的摊位主打一款在半颗核桃内镶嵌的微型面塑“马上有钱”,台北市民评价“太Q啦”;北京绢花艺人则带来传统的黄色绒鸟,没想到最传统的形象最受欢迎,不少台北市民觉得黄色绒鸟带来了春的气息。

  北京的庙会上一定少不了地道的京味儿小吃,台北市民也初次在家门口感受了“舌尖上的北京”。位于场馆正中的“炸糕辛”生意火得不得了。“我们昨天还在地坛庙会上坚守呢,好不容易腾出几个人手,带了整整3吨食材过来。”炸糕辛负责人辛振江准备了各种配方的面粉,现场制作炸糕和茶汤。两个六七十厘米高的大铜壶不停歇地冲制茶汤,一位面点师傅几个小时没停歇地现捏炸糕现炸,还是让等着尝鲜的顾客排了很长的队。陈氏两姐妹是第一批抢购到茶汤的顾客,两碗不同口味的茶汤让姐妹俩咂摸良久。姐姐说:“这和我们台湾的面茶很不一样,更浓稠。”妹妹接过话道:“刚吃起来怕怕的,这口味蛮特别。”过了一会儿,妹妹又补充,“越吃越顺,很好吃。”

  室内的年货和小吃吸引人,室外露天舞台的表演也不输人气。满头白发的石女士下午就来了,蒙蒙细雨中她打着伞坐等演出开始,竟等了近三个小时。“我出生在桂林,小时候随父母来到台北,听说北京的庙会要来这里,演什么节目都好,我都想看。”台上,穆派古彩戏法第四代传人的精彩表演,让从未见过古彩戏法的台北市民连声叫好。周末相声俱乐部的京味儿相声《打灯谜》,运用了很多北京俚语做“包袱”,虽然观众理解起来有些费劲儿,可京腔京韵的表演拉近了大家与北京的距离,观众的掌声也很热烈。

  看着场馆内外的热闹景象,北京市文资办主任周茂非说:“北京地坛文化庙会·台北之旅为两岸文化交流搭建了一个桥梁,充分展示了北京的庙会文化,也充实了台北民众的新春佳节文化生活。”

  据悉,北京和台北双方都希望将此活动办成品牌,持续做下去。今后,台北市民不出台湾岛,也有望年年品味地道北京春节文化。

  (记者 李洋)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