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江苏各地举办各类学雷锋活动 传递“雷锋精神”

2014年03月05日 10:52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张家港,给服务明星戴“雷锋帽”。孙军钱红洁摄

南京,志愿者传授应急救护技能。本报记者郎从柳摄

金湖,街头义诊受欢迎。吉尔云 顾仕权摄

  他们,这样传递“雷锋精神

  在3月5日学雷锋日到来前,我省许多高校用别样方式弘扬、传递雷锋精神,让人眼睛一亮。

  3月4日上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来到秦淮区莲子营8号的夫子庙老年公寓开展慰问活动。该团队由9位外国留学生组成,分别来自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和肯尼亚,虽然交流有障碍,但那份热情和善意深深感染了老人们。

  “在中国,我学会的第一个字是‘爱’,爱自己,也要爱需要帮助的人。”活动主要组织者——南航学生会外籍副主席、来自孟加拉国的大三留学生尼哈德说,有些孤寡老人缺少子女照顾、渴望人陪伴,他们希望能尽一份力。他们努力用生硬的中文介绍着自己。留学生们合唱《我和你》,勾起了老人们对北京奥运的亲切记忆,情不自禁地打起了节拍。留学生们还拿起抹布笤帚,为老人们打扫房间。

  4日下午,一场主题报告会在南京医科大学江宁校区举行,6位“最美南医人”先后走上讲台,向200多名“90后”大学生讲述各自的故事及感悟。这6位“最美南医人”分别是:最帅好医生高苏麟,最美护士卢长艳,最美医学生张书文、谢文静,最美基层干部、写了103本防疫工作笔记的沈谨,以及“人民满意的健康卫士”、退休后为乡亲们看病已有16个年头的陈梅英。除60岁的沈谨、77岁的陈梅英外,其余4人均为“80后”或“90后”。

  3月3日下午,盐城工学院校园内,“雷锋红色藏品展”引起同学们浓厚的兴趣。看到那么多有关雷锋的报纸、书刊、连环画、邮票、像章、书画等藏品,不少学生拿出手机拍摄。

  8年前在社区支持下,从工厂退休的夏天德着手创办雷锋事迹陈列馆,无偿展示自己多年收藏的1200多种雷锋事迹资料、300多种雷锋像章、5000多件宣传雷锋精神的字画、邮票、明信片、录像片、光碟等,还不定期编印《雷锋藏苑》,与全国各地雷锋纪念馆进行交流。“我从小就是听着雷锋的故事长大的,可如今的孩子对雷锋还知晓多少呢?我们不能让雷锋精神走远。”夏天德神情庄重地说。记者蒋廷玉本报通讯员刘咏庄梓

  “网络雷锋”,另类方式传播正能量

  作为全国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泰州中学的教师孙逸豪每天都要花费近1个小时在微博、博客、QQ上宣传文明精神。一年前,他还创建了文明泰州博客圈,近600位博友在其中畅谈对文明生活的感想与看法。

  泰州市文明办活动处处长、市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杜宽军介绍,该市约有各类志愿者42万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只是该市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所有全国文明单位均建立起3至5人的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小组,全市范围内也成立了一支800人的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支队。志愿者们经常在重点新闻网站以及商业网站的博客、论坛等网络空间传播文明用语。

  作为一名网络志愿者,泰州市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支队副支队长钱琨组织带动了全市网络文明志愿者通过论坛、博客、微博、QQ群,宣传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关注当下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事迹,晒市民文明风采,评论网络事件,记录下工作、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和点滴感悟,忙得不亦乐乎。浏览网页,关注网络事件,跟帖、发转微博和博客,成了她每天必做的“功课”。

  在志愿者的影响下,泰州一些市民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支持网络文明传播。一个个“网络雷锋”先后为贫困儿童捐赠200余件御寒衣物。网名叫“雪月”的年轻人说,他平时浏览不少网站,多数网站热衷于搞网友聚会,却很少涉及爱心活动。看到泰州论坛的倡议后,他特意请假,带了几件新棉衣从苏州赶过来参加活动。网友“图图”买了几公斤“恒源祥”毛线带到现场。

  在泰州,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络雷锋”,既有心理咨询的,也有求医寻人的;既有提供法律援助的,也有扶贫助学的。对电子技术相当感兴趣的阿杰,从简单的系统安装开始,手把手地帮助同事、朋友。他的新计划是与热衷于网络服务的朋友成立一个技术支持中心,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

  “维护网络文明,不仅要靠法律约束、制度规定,更要靠道德自律和道德示范。网络文明志愿者们就是要发挥这样的道德示范作用。”泰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王海波说。市民颜海萍说,“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文明上网、绿色上网,使用文明语言,整个网络就会劲吹‘文明风’。”记者赵晓勇

  8年支教,爱心续写“雷锋日记”

  3月4日,雷锋纪念日的前一天,扬州大学农学院阳光协会新一届的大学生会员们按照惯例聚在一起,集体商讨新一年的西部支教计划。记者意外地在协会会长陆胡文手边发现一本日记本,里面记录了大学生们爱心接力的故事。

  打开这本名为“雷锋日记”的本子,早已泛黄的纸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每一段文字都出自不同人的手笔。第一页日记的时间是2007年,一页页翻过去,每一页都记录着一位作者参加西部助学的体会和感受:“2008年7月25日,明天就要回家了,很高兴,但也舍不得这些孩子,希望阳光协会下一届的学弟学妹可以继承我们的精神,为孩子们带来希望”;“2009年7月14日,很想家,想吃妈妈做的菜,在这里我都学会自己做饭了”;“2010年7月10日,在开往大别山的火车上,很紧张,不知道那里的孩子欢不欢迎我们,我该如何和他们交流”……

  “这本日记平时放在协会的办公室里,每个协会成员都可以阅读。看着前任们的日记,心中总有种神圣的使命感。当初,正是这种使命感驱使我去了大别山支教。”陆胡文告诉记者,8年前阳光协会成立,首届会员第一次前往大别山支教,支教故事就开篇了。8年中,协会会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而去大别山支教的爱心接力棒一直延续不断地传递着。在这本日记里,已经有几十位支教队员写下了自己的支教小故事和心得。如今,陆胡文带领的新一届阳光协会又将接过这根爱心接力棒。他信心满满地说,每当重温这本日记,都感到每一届的协会会员之间好像在比赛,看谁能为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去更多的知识和快乐。他相信,今年的支教活动一定不输前几届,这本日记定会留下新一页精彩的支教故事。记者张晨本报通讯员唐一宁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