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麦家:50岁才出英文小说不是光彩事

2014年03月14日 11:11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3月18日,麦家的《解密》将在美国和英国同步上市。为了迎接这本书的出版,今年年初以及去年年尾,《华尔街日报》《卫报》《独立报》《泰晤士文学增刊》等几大西方权威报刊书评版都对麦家即将出版的《解密》给予报道。《纽约时报》近日以“中国小说家笔下的隐秘世界”为题对麦家进行深度报道,该报道称是沸沸扬扬的斯诺登事件使麦家的谍战小说写作具有世界性和现实意义。近日,麦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我曾被冷落了十多年

  记者:听说《解密》在海外出版的过程也充满了和你作品一样的神秘气质?美英最大的两家出版社(此番为麦家操刀的是声名赫赫的美国FSG出版社和英国的企鹅出版社。FSG出版社以出版高质量的小说著称,其出版的文学作品里有22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著作,大牌作者包括赫尔曼·黑塞、TS艾略特、索尔仁尼琴、聂鲁达、戈尔丁、略萨等等)是如何发现《解密》这本小说的?据说,从授权代理到出版经历了整整6年,为什么过了这么长时间?

  麦家:我“走出去”的路其实比谁都漫长,跟我齐名的作家早在外面出书了。我今年五十整,才出第一本英文小说,讲来不是什么光彩事,但这本书的翻译和出版过程确实有点传奇。

  六年前,台湾的一个叫谭光磊的小伙子希望做我著作的海外代理人。这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我们很快签了协议。可转眼三年过去,却一本书都没卖出去,我们都感到很失望,甚至谈到解约。

  与此同时,有个人悄悄出现了,她是英国人,中文名字叫米欧敏。她上的是牛津大学,选专业时她问父亲世上最难学的语言是什么,父亲说是中文,她说那我就学中文吧。这一学就是八年,最后取得古汉语博士学位。

  上海世博会期间,她利用暑假去看了世博会。返程时,飞机晚点三个多小时,她在机场买了我两本书——《解密》和《暗算》。之所以要买这两本书,是因为她的爷爷在二战时期曾经在英国布雷奇利庄园供职过。这是世上头号破译家阿兰·图灵工作过的地方。说白了,她爷爷也是个破译家。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她买了我这两本书。听我的代理说,她开始翻译我的书并没想到要出版,只是想给她爷爷看。

  然后有一天,她遇到大学同学朱丽叶·拉弗尔,中文名字叫蓝诗玲。她是个著名的汉学家,曾翻译过鲁迅和张爱玲的小说。蓝诗玲曾在北大和我有一面之交,她知道同学翻译了我一篇小说,很好奇,想看。直到这时,我“走出去”的路才开了头。我在被冷落了十多年后,也许是博得了上帝的同情,给了我一块馅饼吃。

  西方媒体接受我的探索

  记者:其实中国作家作品海外出版不是件稀奇事儿,最近余华的新书也在美国上市。你自己觉得《解密》这本小说的哪些特质吸引了海外的出版商?

  麦家:余华确实在海外有影响,莫言就更不要说了。但是总的说,这样的作家屈指可数,少得可怜,与我们繁荣得甚至泛滥的当代文学完全不匹配,与外国文学在我国的影响也不成比例。

  坦率说我在写《解密》和《暗算》前,写过大量被人认为是文学的作品,农村、土地、鸡鸣、狗盗、华丽的辞藻、沉重的主题、学者的反思等等,写了七八年,越写越觉得没劲,因为没有读者。

  1991年我开始写《解密》,讲一个破译家的故事,题材、写法都是新的。我想告别自己,也想告别我们固化的文学模式,但这又谈何容易。这本书我写了十一年,彻底推翻重写有三遍,局部修修改改至少在二十遍之上。其间我曾无数次地痛斥自己,那么愚笨,那么没用,那么可怜,以致全部青春都可能为它废掉。但当我终于写完后,我拥抱了自己,我相信我写出了一部非凡的小说,至少在中国是唯一的,没有敌人,也没有亲人。也许我过于自负了,我觉得这次西方媒体之所以这么关注我这本书,就因为书本身,他们接受了我对小说的探索和付出。

  记者:有人认为,至少有人猜测,作协或者其他官方机构投入巨资在推动你走出去?

  麦家:我的书“出去”迄今没有拿过一分补贴,也没有谁给我“牵线搭桥”。 罗皓菱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