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残雪最新短篇小说集出版 被誉为"世界级作家"(图)

2014年03月14日 11:28 来源:长江商报 参与互动(0)

五卷本“残雪最新短篇小说集”中的《情侣手记》和《侵蚀》。出版社供图

  作家残雪作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独特存在,其文本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尤其得到海外传媒、出版社以及评论家、读者的青睐。记者卢欢采写

  30年来,残雪一直深居简出,极少在公共场合露面,但又对当今社会世态万象洞若观火。她一直对短篇小说的写作情有独钟。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的五卷本“残雪最新短篇小说集”(《侵蚀》《情侣手记》《一株柳树的自白》《紫晶月季花》《垂直的阅读》)在今年初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亮相。这套作品集所收录的,全都是残雪在2003年至2013年间创作的最新短篇小说。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的推荐者阵容强大,封底上印着《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读卖新闻》、共同通讯社、苏珊·桑塔格、沃尔夫·鲍斯、马悦然、王蒙、陈晓明等海外权威媒体和知名作家、评论家的推荐语。再加上,据统计残雪是海外被翻译出版作品最多的中国女作家。这些似乎都印证了她被誉为“世界级的作家”的评价。

  与自己以前创作的短篇相比,残雪自评此次出版的作品道:“这些奇异的故事大概是纯度更高,更具有普遍意义,也更接近核心了吧。它们发生在与死亡接壤的地带,显示出义无反顾和孤注一掷的决心。它们暗示的是:人,可以像这样活在艺术当中。”

  ■记者手记

  读她的小说像是

  投入一种“匪夷所思的操练”

  残雪的身上被贴着不少“孤傲”性质的标签:“先锋派作家代表”“最反传统、最现代派的中国女作家”“中国的卡夫卡”“一个真正进入文学状态的孤独者”等等。也有一种声音称她是一个“迷宫的制造者”,认为在当代小说家中,她的作品的晦涩是首屈一指的。

  但在残雪本人看来,自己只是一直在致力于中西两种文学文化的融合,致力于描写精神与欲望这对矛盾在当今社会里是如何变形与突破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涌现的众多“先锋派”作家如今早已回归现实主义和所谓的传统麾下,而她仍在进行着没有退路的实验文学的实验,不管社会、文坛上如何风云变幻,她总是源源不断地奉献着小说新作。

  自创作伊始,残雪就坚持自己所做的是向内探索人的灵魂的工作。在物欲横流、精神废弃的时代,她的小说始终如一地关心灵魂生活,着眼于深层的精神世界,不断开拓和挖掘。因为受到身为哲学家的哥哥邓晓芒的影响,她的小说获得了哲学的力量,顺应着国际学术界中的一种将哲学与文学艺术合流的趋势。

  尽管觉得当下国内文坛中的同路人极少,残雪仍然对自己的这场实验十分自信,更有着强烈的自我认同。她的笔名显示了她对人生的态度——“残雪”是那种在大部分白雪已经融化后遗留下来的被污染但是还不打算消退的剩余的雪。自认为被国内主流文坛排挤、孤立的她将希望寄托在年轻的读者身上:“我一直期待这块土地上出现更多勇于接受挑战的年轻人,能够将这种故事里头的结构看清的智者。”

  懒惰者不宜阅读残雪的作品。残雪研究专家卓今指出,残雪作品的主题的超前性、艺术审美的独特性、叙事的多维度的开掘和超越世界的探索,都是独树一帜的。读者读她的作品显然需要心力和智力。

  对一部分因好奇而接触残雪作品的国内读者而言,她的创作带有浓厚的西方现代主义色彩,读她的小说像是投入一种“匪夷所思的操练”。也就是说,虽然没能完全理解她创作的世界,但却很可能被她新异的思想和艺术所折服,由此带来的各种解读或误读都是对世界、社会、人性的有意义的“探险”。

  美国作家布莱德·马罗说过:“她决心要探索想象本身那永远动荡不定的境界。在那里,幻象、梦、魔术和噩梦决定一切,而在同时,我们却并不需要她的探索为她在那里所遇到的事物提供答案和解释。”也许我们要理解残雪,就要冲出日常生活经验的包围,进入心灵的黑暗深处,那里有个全新的世界。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