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第五届亚洲阳光纪录片大会在成都召开

2014年03月20日 09:01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第五届亚洲阳光纪录片大会

  3.18-3.21 成都

  2000年,成都本土纪录片导演彭辉拍摄的《平衡》制作完毕,一经亮相就拿下国内外多个纪录片大奖。4年后,这部纪录片成为陆川拍摄《可可西里》的蓝本。

  昨日,参加亚洲阳光纪录片大会的彭辉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这10多年来,他一直在拍摄《平衡2》,不过因为自己期待的情节还未出现,《平衡2》迟迟未拍摄完毕。

  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纪录片市场怎么样?中国的制作人在世界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还有哪些需要进步和改进的地方?在本次第五届亚洲阳光纪录片大会上,众多国外大师级的资深纪录片行业人员来到了现场,在成都与世界各国纪录片制作人和机构洽谈合作事宜。

  除了论剑纪录片,成都的美食、美景也成了参会人员们共同讨论的话题。BBC儿童电视台台长鲁迪来过成都多次,他告诉记者,等会议忙完后,他会带着这些国际知名的制片人、导演好好逛逛。被称为欧洲纪录片短片之王的韦伯说,他看变脸时,演员的神奇表演甚至吓了他一跳。

  鲁迪:成都美食好、空气好、文化好

  鲁迪·布迪格诺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公共广播公司总裁兼BBC儿童电视台台长,来过成都很多次,可以称得上是成都通。说到成都,鲁迪连说了三大好:美食好、空气好、文化好。鲁迪说,最近几天忙着开会,没来得及在成都逛逛,不过,酒店还是准备了麻辣牛肉和钟水饺,大家都很喜欢吃。鲁迪说,趁着这次来成都,他将带着这些国际知名的制片人、导演到处看看,吃吃地道的成都美食。

  喜爱美食的鲁迪也看过《舌尖上的中国》,“ 它卖到了世界很多地方,特别是其中川菜的部分。这是中国纪录片推向世界的好例子 。”鲁迪说,全世界的人都喜欢食物,这对于纪录片题材来说是个好选择,“可能是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的突破口。”

  中国纪录片要研究叙事方式

  “中国是个很重要的纪录片市场。”精通电视的鲁迪谈起中国的市场来滔滔不绝,他表示,在加拿大,很多人都对中国的纪录片感兴趣,“ 中国纪录片制作人的技术还是很好的,也很有才华。”他表示,纪录片是很多加拿大人了解和看到中国的窗口,“我们从纪录片中了解和理解中国。”

  说起中国纪录片制作人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鲁迪表示,中国并不缺好的故事,“但对于中国制作人来说,最大的挑战是讲故事的方式。中国和欧美在讲故事方面有很大不同,如果要融入世界潮流,可能在纪录片叙事方面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韦伯:成都文化氛围浓厚

  马克·汤瑞·韦伯被誉为欧洲纪录片短片之王,在国际享有极高地位。最近几天,忙着开会的韦伯还没来得及在成都到处逛逛,不过每天晚上,他都和朋友在酒店附近的合江亭河边去走走,在韦伯看来,成都人很热情友善,成都的文化氛围也很浓郁。

  韦伯告诉记者,在成都印象最深的就是变脸。前天晚上,他和朋友在附近一家餐馆吃饭,台上就有人表演变脸,表演者走到他面前,把脸一遮,脸就变化了,让他吓了一跳,感觉很神奇。韦伯说,成都的这些丰富的文化元素,都是纪录片的好题材。

  成都本土纪录片导演彭辉: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力

  记者:你如何解读这样一个纪录片盛会在成都举行?

  彭辉:从我个人来看,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成都的纪录片在中国的纪录片市场和创作领域具有一定优势,这20多年来,包括我、梁碧波和赵刚等同行,拍摄的纪录片在全国甚至全球都拿了奖项;其次,我们用成都人自己的视觉,捕捉了一些值得表现的现象,这是我们成都在创作方面的长项。

  另外,目前为止,中国的纪录片慢慢走向世界,逐渐被世界认可,成都作为一个文化大城市,有几千年文化,题材丰富,人才也非常多,包括成都电视台和四川电视台。更重要的是,成都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和人文基础,阳光纪录片大会选择成都,是理所当然的。

  记者:这次大会落户成都,在你看来,对成都有何意义?

  彭辉:就在前不久,我参加澳大利亚一个纪录片活动时,完全不知道大会要在成都落户。大会能来成都,我想对提升成都知名度和软实力有相当大帮助。一直以来,成都是一个会展大市,每年有很多会展活动,像这种国际性的纪录片大会,能落户成都,对于我们这些纪录片导演和纪录片市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我希望阳光纪录片大会,能给成都带来更多的阳光。

  记者:你如何看待中国的纪录片和国外优秀纪录片的差异?

  彭辉: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理解,我们走向世界,决非迎合世界,如果是迎合世界,投其所好,从商业上来说,可能是成功的,但一部好的纪录片要流芳百世,让人们在几十年后记住你的片子,绝非是你的作品被卖到了国外,而是你的作品真实拷贝了当下真实的生活,只有这样的纪录片才有生命力。

  现在,我们国家的一些纪录片同质化倾向很严重,出了一个《舌尖》就出来一大批《舌尖》,这些年我当评委,也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作品,有些连名称都不愿改,就打着《舌尖上的某某某》,这种纪录片没有生命力。在我看来,只有你的文化和个性被别人所接受,这才是真正走向世界。

  记者:你如何看待纪录片的价值?

  彭辉:纪录片的价值绝非商业价值,而是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比如你拍摄的当下中国,过了20年以后再看,人们会从片子中了解到, 这正是20年前真实的中国,而不是为了卖给某某公司、某某播放平台,而改变你的视觉,这是不成熟,没有生命力的。

  记者:你拍《平衡2》已经十多年了,如今进展如何?

  彭辉:《平衡》结束后,我就在拍摄《平衡2》,本来设想10年内拍摄完毕,但现在来看,不可能,其中有很多是我无法掌控的节奏,特别是我期待的一些情节没能出现,我还在等待,我不急于求成。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