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唯一四眼井建于清代 井内堆满垃圾待保护(图)

2014年03月28日 13:54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0)

位于汉中门广场的古四眼井 记者 顾炜 摄

    汉中门广场有一口“怪井”,别的古井都是一个眼,它却有四个眼。这也是南京唯一一口“四眼井”。

  去年,现代快报报道了这口古井的“困境”:井内堆满了生活垃圾,像“垃圾桶”(详见2013年12月18日B1版)。这口古井该怎么保护?昨天,南京市文广新局、秦淮区文化局和朝天宫街道的相关人士,到现场进行了查看。“这是汉中门广场的一个小景观,未来我们将在文物保护碑旁增加一块解说碑。不过,具体怎么保护,还希望市民给帮忙出点主意。”秦淮区文化局一位负责人说。记者 胡玉梅

  古井里,水很浅垃圾很多

  汉中门广场靠汉西门大街的一侧,几十米开外,就可以看到这口古井。古井旁立着一块文物保护碑,上面刻着“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四眼井”等字样。

  这口井的四个井栏呈“田”字形分布,用条石砌成,其中的一个井栏上刻着“古四眼井”“光绪”等铭文。由于文物价值突出,古四眼井2006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文保级别最高的南京古井。

  每一眼井栏上,都有深深的勒痕。由于口开着,游人都好奇,忍不住要去看看里面还有没有水?不过,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井里的水很浅,里面还丢着饮料瓶、瓜果皮、塑料袋等垃圾。

  汉西门社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垃圾都是附近居民和过路市民顺手丢弃的,也有一些在广场上休闲锻炼的人往里面倒垃圾,“我们已经清理了多次,也通过各种方式提醒这些市民注意公德,保护文物。”

  怎么保护,请市民出点子

  “我们对这口井也很关注,一直想把它保护起来。”秦淮区文化局文物科科长李宝云说。实地探访了古四眼井后,文物部门认为,要在古井旁边,增加一块解说这口井历史故事的碑,既要保护文物,又要让它成为小景观。

  究竟该怎么保护?有人说,在古四眼井上加一个罩子,就像南京图书馆地下一楼那样;有人说,干脆建个亭子;还有人建议用护栏圏起来……

  李宝云说,他们想听听市民的意见,请市民帮忙出点子。“如果市民有什么好想法、好点子,都可以打电话、发邮件或者写信给我们,我们会认真听取。”

  李宝云介绍,从今天开始,连续5天征集市民意见。5天后,他们将对市民的意见进行汇总,然后开专家论证会,对相关方案进行研讨。呼声最高、不仅能保护古井还能把古井亮出来的方案将被采用。

  

  古四眼井的身世

  有人说,古四眼井建于南唐;也有人说,它是明代工匠建汉西门的时候用来“镇门”的,本来是一眼井,后来用的人多了,另外挖了三眼泉,形成了四眼井。

  朝天宫街道工委书记张振荣表示,这些说法其实都不太准确。古四眼井建于清代,本来位于衙缺巷11号门前。

  伴随历史的变迁,古四眼井旁的老民居已经搬迁,而它却保留了下来,从来没有移动过位置。“像这样的四眼井在南京是绝无仅有的景观,其他地方的井,要么是单眼,要么是双眼井。”

  这是头一回

  文物保护,请市民献策

  以往,文物的保护和修缮,都是文物部门召集专家开讨论会,根据专家的意见,整理出相关方案;形成总方案后,报批上级文物部门通过。如今,古四眼井怎么保护,文物部门请市民来出点子。

  住在附近的居民顾女士说,她每天都会看到这口古井,也听说过和它有关的故事。她建议,这口古井的保护,既要安全,又要美观,可以加个透明的玻璃盖子。

  记者了解到,文物保护,让市民想招,这还是首次。这么一来,让文物保护和市民之间,有了一种互动。文物保护不再是专家的事。或许,市民没有专家懂得多,但天天看着,对它们充满了感情,想的办法自然也会是发自内心的呵护。而且,如果市民的方案被采纳,以后,就会对它多一份热爱和关心。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