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仙居“非遗”:城市的“金名片”

2014年03月31日 16: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浙江仙居“非遗”:城市的“金名片”
仙居风貌。 陈春棠 摄
仙居风貌。 陈春棠 摄

  中新网台州3月31日电(记者 徐乐静)仙居,仙居,顾名思义,神仙居住的地方。

  仙居县位于浙江省台州市,系台州与温州、丽水、金华三市的交汇处。荣获“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

  仙居花灯和彩石镶嵌是当地最出名的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仙居的“金名片”。

  “非遗”为媒

  今年的元宵节,林虹在宝岛台湾度过。

  作为仙居县县长,她不是带着一家人去度假,而是带着“任务”去的台湾。

  这次台湾行,林虹有一个重要的使命——通过展示仙居花灯的神奇魅力为媒介,推荐仙居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内蕴深厚的千年仙居。

  在灯展现场,她尽心尽力地推广仙居旅游文化,在台北市举行“花灯缘·两岸情”仙居旅游说明会时,林虹现场致辞,在介绍仙居民间瑰宝花灯的同时,对仙居的自然风光、人文典藏、绿野寻踪作了详细说明,受到当地友人的高度认同。

  去年7月,台湾南投有关方面受仙居旅游局邀请,到仙居旅游观光,在参观皤滩古镇时无骨花灯让他们叹为观止,由此结缘,今年仙居花灯有了这次台湾行。

  “参观灯展的市民有的以花灯为背景拍照留念,有的让现场工作人员表演制作花灯,有的询问能否将花灯买回去。”林虹对记者讲述着今年元宵灯展现场。

  经过这次两岸交流,林虹更加坚定了让仙居花灯代代传承、发扬光大的决心。

  仙居花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是一种纯粹的工艺灯。目前有27个品种,52个分支品种。灯体不大,高约40厘米,用红绿两道土纸粘贴而成,没有一丝骨架。

  仙居花灯重夜彩,夜间观灯,灯体玲珑剔透,各式斑纹图案透过针孔熠熠生辉,一灯制成需经过画图、粘贴、烫纸、剪样、装订、凿花、拷贝、刺绣、竖灯、装饰等10多道工序。

  “仙居花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仙居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闪亮名片。”仙居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朱文锋告诉记者,它曾经到香港、美国等地多次进行文化交流展览,还曾入选国家民间灯彩系列邮票,龙凤八卦等四盏灯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

  除了花灯,仙居县还有一项“非遗”瑰宝——彩石镶嵌。

  仙居地处浙东南山区,历史上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众多的能工巧匠创造了大量的艺术珍品,彩石镶嵌就是其中一颗明珠。

  2008年6月,彩石镶嵌作为传统美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仙居彩石镶嵌是绘画艺术、雕刻艺术和镶嵌技艺的综合结晶。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徐喜天、周金水、王银华等人开始了大型彩石镶嵌连屏的研制,作品创作由传统的小屏小件向大型连屏的方向发展,题材与表现手法亦有重大突破。”

  朱文锋表示,他们所创作的系列作品,创造了十几项国内外之最,为中国的彩石镶嵌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为仙居搭桥引线,让世界认识仙居。

  据悉,仙居县文化遗产资源丰厚,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3项,仙居花灯、彩石镶嵌、九狮图,省级名录15项,市级名录23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6项。

  “扫屋”迎客

  “非遗”是仙居的软实力,吸引着国内外游人前来参观。

  可真正留住游人,令他们流连忘返的是仙居整体的硬实力。如,城市建设、环境质量等。

  仙居空气质量也是极好,负氧离子户外每立方厘米可达8.8万个,大城市里大约是每立方厘米150个左右。

  只是,该县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硬实力的一大薄弱环节。

  仙居县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工委主任杨靖东在“关于全县文化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提出,全县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基本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馆舍陈旧、功能老化、面积不足,目前尚无博物馆、展览馆和上档次的电影院,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需矛盾相当突出。

  在财政困难的前提下,如何扬长避短,改善仙居的文化基础设施?仙居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朱文锋为此下足了功夫。从修复旧文化设施,恢复设施文化功能,重建县城文化地标,增加县城文化氛围着手。

  文明楼遗址是仙居县文物保护单位,是该县县城沿革的历史见证,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1982年的一场火灾,古楼被毁于一旦,现仅存拱洞门及一截城墙。

  “去年6月17日,文明楼复建工程正式启动。”朱文锋说,“同年主体工程完工以来,大大提升了仙居的文化气息。”

  仙居剧院是仙居县大型政治集会和群众文化娱乐的重大场所。“上世纪八十年代竣工投入使用后,三十多年来剧院没有进行过彻底维修。”朱文锋介绍,在翻新装修前,剧场屋顶及四周墙壁到处渗漏,观众座椅陈旧残缺,剧院前立面和前大厅更是破旧不堪,且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

  2012年下半年,在仙居县委县政府及主管局的高度重视下,剧院获得了248.98万元装修翻新经费。整个翻新装修工程于2013年11月底竣工,如今仙居剧院面貌焕然一新。

  朱文锋表示,仙居还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横溪镇文化站;同时启动了电影院改造工程,预计今年5月可以完工并投入使用。

  “升级”仙居

  “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

  仙居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仍保留着原汁原味乡土中国的县城,无论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都是仙居的真实写照。

  2013年,仙居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6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8%,旅游总收入41.7亿元,比上年增长27.2%。而2014年的目标,是争取年接待游客人次增长15%以上,年旅游总收入增长15%以上。

  到仙居旅游对当代人而言,是一种享受。可以满足人们渴望寻求宁静、回归自然的希望。仙居的“非遗”项目就是最大的“媒人”。

  仙居的“非遗”保护工作通过十年努力,已然硕果累累。

  自2003年浙江省开展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启动,至今已有十年时间。

  2007年5月,仙居县被浙江省文化厅定为全省1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试点县市区之一。

  十年里,仙居县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个:仙居县(仙居花灯)、田市镇(鲤鱼跳龙门)。浙江省文化厅命名为“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个:仙居县(仙居花灯)、朱溪镇(朱溪灯舞)、田市镇(鲤鱼跳龙门)。“浙江省非遗旅游景区”2个:皤滩古镇、白塔高迁古民居。

  不过,朱文锋认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仙居县文广新局一直通过抓机制、抓名录、抓队伍、抓载体、抓活动,来推动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朱文锋表示,加强机构建设是夯实保护的基础,注重保护传承能促进可持续发展,而推动基地建设,又是拓宽传承的渠道。

  同时,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还要积极申报,大力开展展示展演活动,扩大非遗影响力,推广生产性保护,共享保护成果。

  不过,文化遗产推进方面也存在步履维艰的现状。如,保护机制丞待完善、经费保障不足、项目类别不平衡、品牌项目少、个性特色不明显、生产性保护有待推广、保护措施少等问题。

  在朱文锋看来,虽然困难重重,但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景依旧广阔。“当前社会民众对文化遗产保护意愿强烈,文化遗产保护前程似锦、大有作为,我们要紧抓历史机遇,创新思路,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推进文化遗产事业深化发展。”(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