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明代太监吴经墓出土紫砂壶香港展出 投保千万元

2014年04月01日 14:12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一场名为“南京瑰宝”的紫砂茶具精选展在香港茶具文物馆开幕。此次展出的64件紫砂壶茶具,来自于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馆的珍藏,均为明清及现代制壶名家之作,其中有8件为国家一级文物。据记者了解,这批“金陵藏壶”赴港展出的保险金总额近1亿元,而身价最高的是明代太监吴经墓出土的一把紫砂提梁壶,保险金达1000万元。

  “国宝紫砂壶”投保千万元参展

  此次赴港参展的64件紫砂茶具中,有63件出自南京博物院,另一件则是应主办方邀请特别参展的“天下第一壶”——出土于雨花台区马家山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的紫砂提梁壶。

  虽然贵为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但仅从外观来看的话,吴经墓出土的紫砂壶并不是很起眼:其壶身颜色深浅不一,表面散布着很多白色斑点,色深处还形成了一圈白晕。壶嘴与壶身间贴塑的柿蒂装饰纹,则是为了用来“掩盖”两者之间的衔接痕迹。

  专家介绍说,这些像泪斑一样的印记名曰“缸坛釉泪”,这表明当时烧制紫砂器还没有另装匣钵,而是与那些较大件、表面粗糙又要施釉的水缸类器皿一同入窑烧制,壶胎也因此会粘附上同窑器物溅来的“釉泪”。

  市博物馆馆长白宁告诉记者,这把紫砂壶之所以获赞“天下第一”,原因在于其拥有明确的“断代依据”——这是国内目前有确切纪年可考的年代最早的紫砂壶,为破解“紫砂壶起源于何时”的文化悬案提供了重要佐证。鉴于此壶在紫砂器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此次主办方特邀其与南博所藏的63件紫砂壶一同赴香港展出。这把紫砂壶也是展品中身价最高的一件,保险金高达1000万元。

  “大彬壶”“鸣远壶”合璧展出

  说到“大彬壶”和“鸣远碟”,在紫砂藏界可谓无人不知。作为明清时期最富盛名的两位紫砂宗匠,时大彬和陈鸣远的紫砂作品备受文人雅士的推崇,当时便有“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的说法。此次赴港展出的“大彬壶”和“鸣远壶”均为南博院藏,有趣的是,两把壶的名字都与瓜果有关。

  南博所藏的“大彬壶”名曰“梨皮提梁壶”,壶身为圆形圆底,造型浑厚,古朴隽丽。之所以称作“梨皮”,是因为该壶用泥是在栗色粗砂土中掺入黄色刚砂土,使得壶身表面泛出闪闪夺目的金黄色斑,俗称“梨皮泥”。这把“梨皮壶”的壶盖口沿上有阴文“大彬”款,曾是著名画家吴湖帆的旧藏。

  另一把陈鸣远款的“东陵瓜壶”则更具文人意趣。此壶造型为一个圆硕丰满的南瓜,壶腹处刻有“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的行楷铭文,既点出了西汉东陵侯邵平弃官为民在长安种瓜的故事,又将“东陵瓜”与雪水沏茶融为一体,文人情结跃然壶上。专家告诉记者,陈鸣远所制南瓜壶仅有3把存世,如今藏于博物馆可对外展出的仅有南博这一把。(记者 朱凯)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