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莫言“狂不起来”是一剂清凉散

2014年04月01日 16:45 来源:今晚报 参与互动(0)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日前在接受《解放周末》专访时说,“我一直告诉自己,得奖只是暂时的,一切都会像过眼云烟一样飘过去。”“得奖的时候,我也没感觉我不是一个普通人。我觉得没有必要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从此就高人一等。我依然匍匐在文学面前,匍匐在伟大的劳动者面前,非常谦虚地向他们学习。和各行各业的精英比起来,我需要学习的还太多。”“我的低调不是伪装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你让我狂,我也狂不起来,因为我没有狂的资格。”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诺奖,我们终于有了一个莫言。按他得奖的“级别”,他之后的行为真可说是相当低调的。君不见,若一个明星得了某个奖,虽然那“级别”远远不能和诺奖相提并论,但是整版整版的报道、一天接一天地访谈、大幅的照片海报将会铺天盖地而来。

  从莫言一贯的言行来看,我们相信这是他的真心话。而且,人到了一种境界,真的会把各种名利置之度外。莫言说,他在2008年和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先生见过面,那时人家已是诺奖得主,而莫言还是一个普通中国作家,“但我当时也没感觉比他低”。

  奖这东西虽然重要,即便重要到诺奖,也不过是身外之物。鲁迅、卡夫卡、普鲁斯特、米兰昆德拉等一批享誉世界的大文豪都没获得过诺奖,也可见即使如诺奖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当我们习惯于用“奖”来衡量人时,实则就是相当程度的“以貌取人”;当一个人习惯于用“奖”来炫耀时,也是相当程度的浅薄,不过是一只井底之蛙。

  艺术世界的最高境界,其实是做人。一个人,如果没有很高的修养,没有崇高的人生境界,也不可能在艺术上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莫言一贯的低调,不是刻意装出来的,而是他本人真实心境的反映。曾国藩曾说过,用人要用那些始终带着“土气”的人。这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因为有了些许成就自鸣得意、趾高气扬,那么这个人就是很浅的人,是不可能有大出息的。真有大作为的,就是那些始终如一的人,成名没成名,对他一个样,升官还是被贬,对他也一个样。“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是一种真境界,是一种大修养。

  做文化艺术界的名人,不容易。名人与大腕们有些能够自持,而有很多人自我膨胀得很厉害,有了名有了钱,老子天下第一,不知道天高地厚,狂妄得让人发笑。李代沫一夜成名,但同样毁于一旦。这样的例子,在世间比比皆是。

  莫言获了诺奖,对中国人是一笔财富。而他的为人处世,率性低调,“狂不起来”的精神,更是一笔宝贵财富,也是这个社会中很多人应该服用的清凉散。人,不管被套上什么光环,也是人,也不是神。只要是“人”,就得活出“人”样来。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