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不应将请人代为扫墓者贴上"不孝"的标签

2014年04月01日 17:01 来源:山西日报 参与互动(0)

  “编者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将至,很多人早早就开始计划扫墓,祭奠追思先人。然而,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或身在异乡,或行动不便,或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回乡祭扫。近几年,淘宝网、赶集网等一些店铺和个人纷纷推出“代人扫墓”服务,网上付款购买各种具体服务项目,包括打扫、献花、摆祭品等,商家派人去指定地点祭扫,并全程拍照、摄像。这样的祭扫方式,你能接受吗?

  代祭服务关注度不断提高

  淘宝搜索“代扫墓”“代人扫墓”,共有近400个结果,一般服务价格500元,也有千元左右的高档服务。

  记者打开大同市一家名为“乃心花递”的店铺,页面显示代祭服务收费套餐有两种:500元的包括献花、水果、燃香烛、三鞠躬、打扫;800元的除以上服务外,祭品还增加了酒、糕点、肉等。此外,顾客还可以挑选“增值业务”,比如特殊鲜花、金银元宝等,每项再加20元—100元不等的费用。

  重庆市一家店铺提供的代祭服务,标价998元,店主在介绍中承诺,扫墓前一天洗头洗澡,扫墓时穿黑色或白色衣裤,不仅可以拍照、拍视频,还可以在墓地接通电话,让委托人通过手机与故去的人讲祭奠话语。

  记者了解到,清明临近,代祭服务的咨询量明显上升。3月26日,淘宝指数(淘宝的官方数据平台)显示,“代人扫墓”最近七天的搜索指数环比增加2020.0%,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18.6%。有些委托人为避高峰,甚至已经提前安排,淘宝用户“yh1986”看了店铺发回的扫墓视频,在买家评价中写道:“因为在外地不能亲自来祭拜,老板不仅打扫了,还重新描了碑。很感动!”

  据了解,代祭服务不只在网络上招揽生意,外省的一些墓园也会在清明节前应景地推出“代扫”业务。

  反对与认同共存 各说各理

  相传,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民间仿效,历代沿袭而成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在这样的日子里,委托他人代劳是否合适?代祭服务从诞生起,就伴随着巨大的争议。

  支持者认为,农耕社会,很多人家世代固定在某个地方,团聚、扫墓都很方便。现在,人口流动范围大,社会节奏快,不一定谁都能抽出时间来扫墓。移民海外的太原市民郭超坦言,兄弟姐妹都在外地,父母年事已高,清明祭扫如果能够找到代理,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网友“撒窦董”指出,请人代为扫墓,可以降低出行成本,节约公共资源。“中国人‘集体回家’过春节已够折腾了,如果每年再来一个‘集体扫墓’,这怎么得了?”

  与支持者相比,反对者的声音似乎格外强烈,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找个陌生人去祭祀自家先人,实在缺乏虔诚之心。”网友“萧不语”说,思念之情还是由自己来传递比较合适,雇个人或许能把墓扫了,但是人情味差了很多。枫叶公司负责人张媛,虽然身处海外,但也很反对代祭服务,接受采访时她直言:“祭扫先人,主要看自己的心意。我和家人身在迪拜,每逢祭扫的日子就在自家阳台上拜祭一下,寄托哀思。回国以后,即使不是清明也可以再去扫墓,完全没有必要非在清明节请人代劳。”

  喜不喜欢都正常 别贴“不孝”标签

  记者查阅一些文章得知,“代人扫墓”并不是新生事物。纵向说,中国早在宋代,就有雇人送葬、替人哭丧的现象;横向说,国外也早有代祭服务。太原师范学院教授杨东表示,支持也罢,反对也罢,硬币总有它的正反面,喜不喜欢都正常。

  “乃心花递”的店主说:“我觉得托人扫墓可以理解,没必要去指责委托人,原则上虽然应该自己去扫墓,但如果确实不在本地,找人代祭也无妨。我认为在清明节想到请人代扫墓,起码证明他还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先、亲人、朋友。”

  杨东说,如果身处海外、或者行动不便不能亲自去扫墓祭祖,请人代为扫墓就是个折中的选择,这也是后人对先人表示孝心、尊敬的一种方式。“况且商家往往都会将扫墓的照片或视频发给委托人,委托人睹物思情也会感到温馨,这总比没人去扫墓的好。”

  杨东认为,代扫业务也是未来的祭奠方式之一。特别是进入老龄化社会,再加上很多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面临着清明节可能要祭奠七八个老人的现状,因此应充分理解代祭服务存在的合理性,特别是不应该将请人代为扫墓者贴上“不孝”的标签。

  本报记者 杨文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