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兰州一贤达半身像无处安放 曾救济数十万灾民

2014年04月02日 08:54 来源:兰州晨报 参与互动(0)

  他辞官回乡一心参与公益事业,他倾心尽力修葺扩建五泉山,但是到头来在五泉山上连他的半身铜像都无处安放。刘尔炘的遭遇不仅让他的后人感到寒心,也让广大读者感到不解,偌大一个兰州难道真的没有地方去缅怀这样一位造福后人的贤达吗?我省文化界人士认为,像刘尔炘这样为我省文化教育做出极大贡献的名人应该得到足够的尊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文化传承创新。

  刘尔炘后人感到很寒心

  这几天来,83岁高龄的刘宝厚老人每每想及父亲的遭遇,就寝食难安。

  刘宝厚老人受父亲刘尔炘的教诲,一生献身医学治病救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他是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的教授,现在还在兰大二院坐诊,每天从全国而来慕名求医的人络绎不绝。

  几天前,他听到父亲半身铜像被搁置的消息后,亲自去了一趟五泉山公园。当他看到铜像被包裹着放置在中山纪念堂的台子上时,感觉心在滴血。“父亲为了修五泉山付出了所有,我真没想到现在却无处安身,真让我寒心啊!”

  “父亲为甘肃、兰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1920年海原大地震波及兰州时,他发起救灾募捐,救济了数十万灾民。1929年甘肃大旱,饿死很多人,仅兰州地区就有13.8万灾民。他创建的丰黎义仓平粜施粥,救活了不少人命。今天的五泉山公园就是他发起募捐,于1919—1924年在残垣断壁的基础上重修保护下来的。”

  刘尔炘先生的外孙女马爱民女士告诉记者,他们此前也向有关单位申请恢复外公原来的纪念场馆——五泉山层碧山庄,但一直没有下文,后来好不容易在万源阁为外公竖立了半身铜像,可是现在却被搁置。

  “这样的人应得到大家的敬仰”

  “他可是兰州的大善人!”在七里河区吴家园居住的张志超老先生从《兰州晨报》上看到刘尔炘先生半身铜像被搁置的报道后,给记者打来了电话,“在之前兰州老百姓的心目中,他被人称之为‘刘善人’,这样的人应该得到大家的敬仰”。

  张志超老人表示,今年92岁高龄的王纯业老人在他的《顽石斋杂记》中有一篇《刘尔炘先生逸事点滴》中写道:二十世纪上半叶兰州普遍缺医少药,刘尔炘请来名医坐堂义诊,困难病人一律免收诊费,还送中药。每到夏天还免费向市民送藿香正气丸,冬天赠送参苏理肺丸。但就是这样一位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自己家却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1931年刘尔炘病逝后家庭困难,亲友们纷纷解囊自助办理丧事。

  张老先生认为,这样一位对兰州人有恩的人应该得到所有兰州人的尊重。“这样的好人应该纪念他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高贵品质。”

  市民张女士认为,刘尔炘不仅仅重建了五泉山,他赋予五泉山更多的文化内涵,“瞻仰刘尔炘的半身铜像,我们就可以了解五泉山的历史!”

  纪念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

  兰州市五泉山公园办公室主任王富仓说:“现在看到的一些院内大型建筑,基本都是刘尔炘先生负责修建的。当初在五泉山公园给他塑像,就是对他功劳的纪念。”王富仓介绍,2013年下半年,七里河区的马滩陇上名人园项目被停止,兰州市下发文件要求将陇上名人园项目搬迁到五泉山公园。而刘尔炘先生作为陇上名人,也被列在其中。如今,万源阁被挪作他用,“五泉山人”不能在五泉山“安身”。

  兰州史志专家邓明认为,甘肃正在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五泉山作为这座城市最为著名的历史文明景观,更应赋予其厚重的历史意义。可是如今“五泉山人”难归五泉山,让人感觉到是一种吃水埋井的做法,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流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五泉山人”半身铜像被搁置一事已经引起了兰州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各方正在积极协调解决此事。更多的兰州市民希望“五泉山人”能尽快在五泉山“安身”,让更多的人铭记五泉山的历史,感受刘善人给我们后人的恩惠。

  本报首席记者 张鹏翔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