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82岁志愿军为战友扫墓43年 每天步行7公里(图)

2014年04月02日 15:08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王根宝老人坚持43年为战友扫墓。潘焱峰 供图

  王根宝老人是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漕桥社区居民,今年82岁,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当年,他的一位战友不幸在战场上牺牲,从那以后,对好友的思念,一直深埋在王根宝老人的内心,每年清明节,王根宝坚持为战友扫墓,表达自己的哀思,今年已经是他坚持的第43个年头了。

  好战友战场牺牲

  昨天,记者来到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漕桥镇,问起王根宝老人,附近的居民无人不晓,在一位热心邻居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王根宝老人家。老人虽有82岁,但身体硬朗,与记者交流自如。

  在王根宝老人家,他向记者讲述了他与战友唐荣宜的故事。“我和他都出生在原漕桥乡二村,同岁,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很好。”王根宝老人说,他性格开朗,唐荣宜性格敦厚,两人之间无话不说,关系一直很好。他们21岁那年,正值朝鲜战争爆发,两个热血青年抱着保家卫国的信念毅然参军。两人约定,战争结束后一起回老家保卫祖国、建设家乡。

  在新兵训练期间,唐荣宜对王根宝照顾有加,由于唐荣宜识字有文化,而王根宝不识字,唐荣宜事事提醒王根宝,注意各种细节,还教会了他一些简单易认的字。训练结束后,两人同被分配到了同一个师,王根宝做卫生兵,唐荣宜进入运输连当了汽车兵。

  虽然同在一个师,但营地相距很远。一有机会,在后方医院的王根宝总会利用间隙向通信兵打听前线运输连的情况,一直挂念着兄弟唐荣宜。然而,到了战况激烈的1953年,有一天王根宝听到了一个噩耗:唐荣宜在山上开车途中,敌方飞机的一颗航空炮弹正好落在他的车厢里,唐荣宜当场牺牲。“真是太惨了,尸骨无存,甚至连他的遗物都没有找到。”说到这,王根宝老人停住了,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43年坚持为战友扫墓

  战场是无情的,在一次与敌人的对峙中,王根宝以一敌三,对方的刺刀一下戳中了王根宝的胸口,所幸的是没有戳中要害部位,现在,在王根宝的身上还能看到那道一寸多长的伤疤。“打仗就是这样,我这点伤算不了什么。”王根宝老人平静地说。

  战争结束后,与王根宝一起参军的37个战友中,有5个牺牲了。“去参战的时候,唐荣宜还没有成家,家里还有一对年迈的父母。”王根宝每次看到唐荣宜父母时,心中总是隐隐作痛,为了抚慰两位老人,他常常前去照顾。

  1971年,唐荣宜的侄子为其立了块墓碑,消息传到王根宝耳中,他当即带着祭祀品赶了过去,给好兄弟、好战友磕了好几个头,还在墓前大哭一场。从此,每年清明和唐荣宜的忌日,王根宝都要到碑前来给老战友扫墓。这一坚持,就是43年。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的老战友也一个个在减少,每次扫墓,王根宝都会去已故战友墓前看看,因此,他扫墓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起初,还能骑自行车去扫墓,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加,他只能选择步行扫墓,一天要走7公里的路。

  3月30日一早,王根宝老人一大早就默默准备好了纸钱,独自一人出门,租了一辆车,“我家离扫墓的地方只有2里路,以前都是自己走去的,现在年纪大了走不动,只好喊车送我了。”来到墓碑前,王根宝老人总是先弯下腰仔细地把四周的杂草慢慢拔去,用几个碎砖压了一叠黄纸,再给战友倒上一杯酒,做完这些他站在墓碑前,缓缓摘下自己的绒线帽,鞠三个躬。通讯员 潘焱峰 徐天文 记者 高洁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