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18岁盲人钢琴手将与美国交响乐团同台演出(图)

2014年04月10日 10:38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来佳俊在为今晚的演出进行排练。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你说我怎么就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呢?哈哈!”来佳俊微微仰着头,清朗的嗓音回荡在屋子里。春日暖阳,透过窗户,打在他的脸上。只可惜,这个18岁的青年从出生起,就没看到过阳光。

  不过,他的生命并不缺少色彩。特别是当他那双白皙而修长的手,上下翻飞在黑白琴键上时,流淌而出的旋律是那样五彩缤纷。今晚,北京保利剧院,他将与美国曼哈顿交响乐团的音乐家同台演出,表演钢琴四手联弹。

  对观众来说,这场演出最动听的也许不仅是音乐,更是这样一位特殊少年与众不同的人生乐章。

  音乐附中唯一全盲学生

  海淀区西八里庄的一户小两居室,是来佳俊一家三口租住的地方。从2005年8月由杭州来京学琴,他们已经在这里租住了近10年。

  2005年是来佳俊生活的一个时间分割点。在此之前,他一直生活在杭州萧山区。1996年,因早产和先天性肺炎,在保温箱中时间过长氧气中毒,来佳俊来到人世便开始了与黑暗相伴的生活。

  和很多盲人一样,来佳俊有着异常灵敏的听力。很小的时候,他就喜欢听电视机和收音机里的音乐。有一回,父亲来戈鸿惊讶地发现,他居然把这些音乐用玩具电子琴弹了出来。看到儿子对音乐的兴趣和天赋,4岁半起,父亲开始带着小佳俊去琴行学琴。

  来到北京后,他们找到了钢琴名师周广仁。“感觉不错,基本功太差了。”周广仁当面指出了佳俊的问题。不过她觉得这孩子算是可造之材,便推荐了自己的学生来教他学琴。10岁时,来佳俊通过了钢琴业余10级。

  4年学琴的日子过去,2009年小佳俊即将从小学升初中。“期末考试时,我们突然想到,能不能试着考一下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来戈鸿说,“从那一年起,中央音乐学院开始拉幕考试,没想到佳俊居然考上了。钢琴专业在全国录取了16名新生,他排名第八。”

  来佳俊成为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唯一一名全盲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与健全孩子无二。只不过,别人有乐谱,而他弹奏的所有乐谱,都在心里。

  朋友遍天下的英语达人

  专业课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上,文化课在北京盲校上,来戈鸿全职当儿子的“眼睛”,要么坐公交车,要么骑自行车,带着他奔波于住所与两所学校之间。

  为了打发路上时间,来佳俊通常会揣一个复读机、一盘英语磁带。有一回在公交车上,他正举着复读机在耳朵边听,前座的两位外国女士扭过头来,其中一位用磕磕巴巴的中文问他是否在学英语,来佳俊当即用流利的英文作答,引来不小惊叹。当然,她们更不会想到,眼前的这位特殊少年,曾经是2009年新概念英语技能大赛D组冠军。

  来佳俊成为英语达人,纯属无心插柳。10年前,邻居上高中,将小学、初中的英语磁带全给了他,那里面“叽里咕噜”的声音,是他生平第一次听到的英语。听久了,他竟然把磁带里的内容全背了下来,只是不知其意。于是,他一句句跟邻居复述,换来句意。学英语单词,他也是找朋友把字母一个个读出来,他再一个个把字母记下来。后来,父亲帮他把大学英语的磁带都买了回来。“由于来回倒带,一个学期我就听坏一个复读机。”来佳俊笑着说。

  现在,他每天都会通过电脑听英语广播,还常常去大学的外教楼找外国朋友聊天。“那儿很多人都成了我的朋友。他们有的回国了,会给我介绍新朋友。我常在电脑上用Skype软件跟他们越洋聊天呢。”

  拒绝挂头衔的乐观青年

  悠缓深沉的古典音乐,从来佳俊的电脑音箱中传出来。客厅一角的CD架上,一张张唱片呈螺旋上升状摆放。“其实,我还有很多唱片呢!”说着,他走到了自己的房间。老旧的书柜里,整齐地码着不同时期的古典音乐唱片,他滔滔不绝地介绍着自己的收藏,如数家珍。

  “真是自恋。”一旁的来戈鸿评价道,惹得来佳俊一阵大笑。

  对这位父亲来说,最开心的不仅是儿子的音乐天赋得到了发展,更是他拥有了开朗的性格、健康的心态。除了公益性活动,他不带儿子参加任何商业活动,“我希望他在一种纯粹的环境里学习音乐。”这些年,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除了一些爱心企业、人士的帮助,再就是依靠来佳俊母亲在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做电梯工的收入来维持。

  “佳俊小的时候,有人叫他‘小瞎子’,他回来告诉我。我说,人家说的没错,这是事实,只不过他们说话不文明。”同时,也有很多人管来佳俊叫“天才”。小佳俊很高兴,问父亲:“天才是什么意思?”来戈鸿回答他:“意思是‘天生的蠢材’呗!”小佳俊听了赶紧摆手:“那我可不当‘天才’!”

  父亲的回忆,令来佳俊的脸上展露出开心的笑容。也许,父亲的乐观心态从小影响了来佳俊,也使他潜移默化生发出了幽默的基因。比如,听闻自己被封为“励志标本”,他会脱口而出:“标本?那可是死的,我可不要当!”紧接着,他嘱咐道:“可别给我冠一些头衔,我水平还没那么高。” 本报记者 李红艳 实习生 奚欢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