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方方小说《落日》:还原人性最真实的面目

2014年04月10日 17:33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作家莫言认为:“只有正视人类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剧,才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悯”。方方的小说《落日》,便是一部讽刺意味浓厚的“大悲悯”式小说作品。

  小说《落日》讲述老祖母丁太含辛茹苦把两个儿子拉扯大,到头来自己反而成为全家人的累赘,一气之下,喝“敌敌畏”自杀,没想到原本干净利落的她这个时候却故意拖延时间———赖活着,被伺候惯的家人反而要伺候她,显然不习惯,更重要的是巨额医疗费和以后的赡养问题,丁家兄弟越想越多,最后,在小儿子丁如龙的提议下,将一息尚存的老祖母送进火葬场。由于火葬场停电,第二天,当一家人正在操办隆重的葬礼时,老祖母突然苏醒,搅黄一场“尽孝”仪式,还差点变成法律审判。

  小说《落日》虽然结构清晰明了,内容不复杂,但简单的故事和清晰的脉络的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复杂的情感纠结。以城市小市民“家常里短”式的小叙事为主题,有效表达了特定社会群体的特定物质条件下的亲情困惑,深刻剖析了人性劣根性原因之所在,还原人性最为真实的面目。

  作家莫言指出,“在善与恶之间,美与丑之间,爱与恨之间,应该有一个模糊地带。”“站在高一点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坏人,都是可怜的人。小悲悯只同情好人,大悲悯不但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恶人。”廖廖数语,莫言对人性的范围作了隐喻式介定,贯通“大悲悯”式人性内涵揭示的有效途径。小说《落日》中的狭隘和自私,表现为特定的社会物质条件下的人性,而这种人性往往又受制于外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在物质高度匮乏的现实面前,人性的善良往往让位物质。小说中除了头脑精明且老祖母最喜欢的小儿子丁如龙有着狡诈、虚伪、唯利是图的人性恶的特征外,其他人本质都是善良的。而他们善良之外,也表现出了某种狭隘和自私性,我想这种狭隘和自私性就是莫言所指的“模糊地带”。老祖母反对大儿子丁如虎二婚,是因为她感觉自己含辛茹苦守了几十年寡,把几个孩子拉扯大不容易,她总觉得自己有权利剥夺大儿子的再婚权利。其实,老祖母的这种人性利己主义和“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十分狭隘和自私,难怪她的离去,竟然给后辈们有种轻松和“解脱”的感觉。

  作家在小说中受诸于一些非理性的情感抗争,把更多的感性思维投射于理性的现实之中,使小说变得真实而厚重。小说写医生王加英一家,由于母亲瘫痪在床十多年,给后辈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子女们对母亲的亲情也因此陷入困境之中,当成成央求王加英给老祖母开死亡证明时,王加英下意识就答应了成成的要求。这是经验使然,也是非理性情感抗争的必然结果。作为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王加英的理性被情感和所谓的经验蚕食,在不作任何调查的情况下,就随意给病人开张死亡证明,简直草菅人命。这也为小说叙事进一步发展打下伏笔。

  从小说的主题看,“落日”是一种题旨的隐喻,更反映了作家悲天悯人的情怀。小说写送老祖母回乡下时,丁家小辈们一路谈笑风声,沉浸在一己欢乐和愉悦之中,还似乎有一种风景这里独好的快感,丝毫没有表露出任何生死别离的哀伤和痛苦的表情。作品由此显得真实可信、惟妙惟肖。 ■ 佘正斌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